■文/图 本报记者 薛宏冰
“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的事,想都别想!”7月3日,在源汇区五一路与金江路交叉口的一处凉荫下,民警潘建生正和群众围坐在一起讲解防骗知识。人群里不时有人插话提问,潘建生一一耐心回答。这在市公安局源汇分局干河陈派出所辖区已是常态。
今年46岁的潘建生是干河陈派出所指导员。15年来,他扎根基层,用朴实的语言、接地气的方式,把警务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他常说:“基层民警是离群众最近的人,只有把群众当家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科技赋能警务工作
2023年年初,潘建生到任时得知辖区的狗市盗窃案件高发。原来,这个狗市每周末开市,所处路段没有安装摄像头。小偷偷了手机后一头扎进周边的农田。警察侦办难度很大。
“光靠人盯人不行,得给这里装上‘千里眼’。”潘建生与干河陈派出所所长共同研究,在该市场安装了多个摄像头。他建立商户微信群,发动商户群防群治。如今,每到周末,潘建生通过视频对讲系统调度警力,无人机在空中盘旋,巡逻车在街头穿梭,商户则在微信群里实时通报情况,形成了一张立体防控网,对违法犯罪形成强大的震慑。2023年10月至今,狗市实现了盗窃案件“零发案”。
“各点位注意了,汇报一下情况!”每天,潘建生都会通过视频对讲系统了解辖区实时动态。这套系统就像移动的“电子眼”,让民警能及时发现并处置警情。不久前,一家超市老板通过视频对讲系统喊:“潘警官,有个人总摸货架上的手机!”潘建生立即调动附近巡逻民警过去,当场抓住了正要下手的小偷。
此外,潘建生还联合通信公司在辖区推广“小天网”工程——为商户安装具有AI智能识别、消防报警等功能的摄像头,接入公安平台,消除公共监控盲区。
两年来,“视频对讲+小天网+公共监控”共同在辖区织成了一张立体防护网,减少了电动车被盗案。“以前是丢了车才调监控,现在是摄像头提前预警。”年轻民警小王佩服地说,“潘哥把技术用活了,就像给社区装了‘报警器’。”
千里追踪嫌犯
2024年12月13日,一起电动汽车被盗案打破了干河陈派出所的宁静。车主王某因疏忽未锁车门。嫌疑人夏某竟利用车上的备用钥匙将车开走了。
当日上午8时许,接到报警的潘建生立即启动应急机制,通过车载定位系统,发现被盗车辆正快速驶向安徽方向。潘建生立即带领民警驱车追赶。嫌疑人途中关闭了车载定位。潘建生迅速协调安徽警方协助追踪。当发现车辆又折返进入河南项城时,他们立即调整追击路线,就这样一路追到商丘,又追到了山东,直至被追车辆的电量耗尽。
“当时后台只显示车辆在充电,但不知道具体位置。”潘建生回忆道。经过细致排查,他们最终在山东某宾馆附近发现了正在充电的被盗车辆。当民警出现在充电站时,正在玩手机的嫌疑人夏某等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当场制服。
此时距接警已过去11个小时。潘建生和同事连续驱车追击1000多公里,都饥肠辘辘,连口水都没顾上喝。
15年来,潘建生每年处置警情1000余起,累计抓捕各类嫌疑人400余名,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600余万元。
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的事
从普通民警到派出所指导员,潘建生始终保持和群众唠家常的习惯。走街串巷时,他会和商户聊聊生意好坏,向大爷大妈宣传反诈骗新招。时间久了,辖区群众都愿意跟他掏心窝子。哪家独居老人需要照顾,哪个区域治安隐患多,他都一清二楚。
2023年12月,辖区一家健身房突然停业。大量会员聚集维权,情绪激动,有人甚至扬言要堵路。潘建生赶到后先蹲在人群里听大伙儿吐槽,等大伙儿情绪平复了才说:“咱建个维权群。我保证给大家一个说法。”他一边联系市场监管部门解决,一边盯着老板协商退款。最终,矛盾平稳化解。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赞叹:“潘警官办事,我们放心!”
2024年3月31日晚,潘建生接到报警,一名抑郁症患者在电影院走失。潘建生立即调取监控,发现患者乘坐出租车到了周口市区。他连夜驱车赶往周口,在当地警方协助下,成功找到患者。家属连声道谢。
这样的暖心故事在潘建生的从警生涯中不胜枚举:为独居老人代购药品,帮助迷途少年重返正途,替农民工追讨欠薪,挽救轻生群众……潘建生用一点一滴的付出,赢得群众的信任。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他主动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钻研法律条文,将专业知识融入日常警务工作。15年来,他从一名普通的派出所民警成长为全能型民警,用坚守诠释了新时代基层民警的责任和担当。
潘建生用坚实的脚步走遍辖区每个角落,用真诚的态度赢得群众信任,用创新的思维提升警务效能。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守,正如他常说的:“把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守护万家灯火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