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8月11日 星期

“守株”为何能“待兔”


■李华强

“守株待兔”也作“守株伺兔”,出自《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讲了一个耕田的宋国人,在田里碰到一只“触株”而死的兔子,于是不再耕田,守着“株”希望再得到兔子,结果兔子没有得到,反倒被人嘲笑的故事。后用“守株待兔”比喻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这则故事是因“兔走触株”引发的。“兔”“走”的时候为什么会“触”“株”?我们通过《说文解字》的解释了解缘由。《说文解字·兔部》:“兔,兽名。象踞,后其尾形。”“兔”是象形字。甲骨文、金文“兔”字整体像一只长耳、大眼、短尾的蹲踞兔形,有的甲骨文字形还表现了豁嘴的特征。兔机灵快捷、善于奔跑。许慎在《说文解字·兔部》“逸”字中直言兔“善逃”的特点。甲骨文“走”像一个人甩臂奔跑的样子,金文、小篆加“止”会意。《说文解字·走部》:“走,趋也。从夭、止。”东汉刘熙《释名·释姿容》对步、走、趋进一步解释道: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走”的本义是跑,引申指步行。“触”在《说文解字》中作“觸”,是一个形声字。《说文解字·角部》:“觸,抵也。从角,蜀声。”“触”的本义是用角相抵,泛指碰撞、接触。《说文解字·木部》:“株,木根也。从木,朱声。”南唐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入土曰根,在土上者曰株。”清代段玉裁在其下注:“株,今俗语云桩。”“株”本义指露出地面的树根,泛指植物体,引申表示树木的量词,相当于“棵”。“兔走触株”就是兔子在快速奔跑时迎头撞上了木桩,所以才会“折颈而死”。

抓住关键带全篇,对“兔走触株”逐一解说,让我们认识到偶然事件的必然性,深化了对这一不确定事件的认知。“守株待兔”把兔子的偶然触株而死看作一种必然,用它比喻人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的深层理据。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