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震
淘米、洗菜,准备一家人的早饭……8月14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时,家住临颍县城关街道迎宾社区喜盈盈小区的宋玉玲已开始在厨房忙碌起来。
宋玉玲的家整洁温馨。2015年儿子结婚后,她就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由于儿子、儿媳工作繁忙,操持家务的重任就落在了宋玉玲肩上。宋玉玲说:“孩子们的压力大,我们要多搭把手。”孙子、孙女出生后,宋玉玲又主动承担起照顾的责任,用双手托起了三代人的幸福。今年3月,宋玉玲被社区评为“好婆婆”。
“每天早上送孙子、孙女上学返回后,她总是匆匆吃几口饭,就开始忙活其他家务了。我和爱人心疼她,常劝她多歇歇。可她总是摆摆手说‘你们上班忙,把工作做好就行。家里这点活儿不算什么’。”儿媳王玲说。
婆媳问题是家庭关系中的难题,宋玉玲却找到了破解之道。她独创的“三不”原则在小区广为流传:不拿老观念束缚年轻人、不介入小家庭事务、不做传话筒。儿子结婚以来,她对儿媳比对儿子好:做饭前先问儿媳想吃啥,承担全部家务;当儿子、儿媳发生争执时,她总是先批评儿子。
平时,儿媳有什么贴心话也愿意和宋玉玲说。相处10年来,婆媳从未红过脸。在外人眼中,她们不是母女胜似母女。对此,王玲深有感触。“婆婆待我比亲妈待我还贴心。女儿刚出生时,白天睡觉、夜里精神。为了让我休息好,婆婆主动把孩子抱到她房间照顾。白天还总想着我爱吃什么,变着花样做。”王玲提起婆婆,言语间满是感激。
今年2月,9岁的孙子突然呕吐不止。为了不耽误儿子、儿媳工作,宋玉玲独自照顾孙子。在医院里,她背着做完检查的孩子回病房,又忙着缴费、取药、拿结果,直到孩子康复出院。
宋玉玲说:“儿媳对我很好,这么多年没顶过嘴。我就要把她当亲闺女对待,尊重她,爱护她,不能让她受委屈。”
“遇到一位好婆婆是我的福气。她通情达理,处处替我们着想。有这样的婆婆,我打心眼里觉得幸福!”王玲向记者道出了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