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薛宏冰
在公安队伍中,有这样一条战线:不直接参与破案追凶,却关乎警心凝聚;不常出现于镜头前,却支撑着队伍的稳定与成长。市公安局郾城分局人事训练办公室主任杨焕青,便是这条政工战线上一名默默耕耘了三十年的“老兵”。
自1995年走上政工岗位,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坚韧与温情,于琐碎中传递温暖,在平凡里铸就非凡,成为民警信赖的暖心人、贴心人。因工作成绩优异,她曾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全省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漯河市“三八”红旗手,荣获河南省五一巾帼奖、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漯河市五一巾帼奖等,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
坚守里裹着热爱
杨焕青的从警生涯始于基层淬炼。1992年夏天,21岁的杨焕青背着行李来到孟庙派出所,成为郾城公安系统首名派驻农村的女民警。1995年11月,因表现突出,她被任命为孟庙派出所副指导员,从此与思想政治工作结缘。1997年1月,她调任郾城县公安局政办室,更深刻体悟到“公安政治工作是生命线”的分量。
政工工作繁杂,有人劝她:“政工就是写写材料、算算工资,既没意义也没前途。”她立即反驳:“它连着民警的柴米油盐、喜怒哀乐,怎能说没意义?”
三十年光阴流转,她数次放弃转岗机会,始终选择留下。“能做真心热爱的事是一种幸运。我甘当‘留守人’。”她说。
关键时刻,这份坚守便化作坚实的担当。2010年警务机制改革,机关警力下沉,政工部门人员减少。杨焕青独自扛起人事、党建、组织教育、工青妇、老干部工作等六大块任务,还兼任市公安局郾城分局党委秘书,且一干就是十年。长期以来,她一到办公室便闲不下来,加班是常态,深夜独归亦成习惯,却从未向领导叫苦喊累。
她面对繁重任务时不仅勇于担当,更在日常工作中展现出远见卓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尚未普及计算机,她就利用业余时间为全局民警建立人事信息库,把学历、履历、警衔、奖惩等资料逐一录入,至今仍为工作所用。
2013年,组织部门要求对大专以上学历集中认证,漯河未设认证点。她体谅一线民警任务重,主动请缨,独自赴郑州集中办理。后来,学历认证转为线上,她率先掌握学信网等平台操作流程,并耐心地通知需要认证的同事。凭过硬业务、率先垂范和真诚付出,她被民警亲切地称为“暖心人”。
较真中彰显担当
在杨焕青看来,政工工作无小事。调资、晋衔、评功授奖、干部调动……每一项都关乎民警切身利益,容不得半点差错。
年轻同事小杰至今记得第一次独立核算党费时的情景:电脑与人工计算相差十几元,她一时不知所措。杨焕青二话没说,接过账本逐人核对,最终找出问题所在。“不过十几块钱,我垫上就行,何必费劲?”小杰小声嘀咕。杨焕青收起平日的温和,正色道:“这不是钱的事,是工作态度的事。民警把党费交给咱,是信任。差一分,都是辜负。”
这样的较真精神体现在每个细节中。当民警因工资差异前来询问时,杨焕青立即调取档案,耐心比对并解释。近三十年来,她经手的工资调整、警衔晋升、人事调动数以万计,始终保持零差错记录。这份较真让她成为全局民警心中的“定盘星”,大家都说:“有她在,心里踏实。”
用真情温暖警心
政工凭真心,方能暖警心。三十载如一日,杨焕青把深情融进细节,把工作做到民警心坎里。
对退休老同志,她是耐心细致的贴心人;对年轻后辈,她更像关怀备至的“大家长”。退休干部徐某经常在外地,早年医保无法异地结算。自2010年起,杨焕青每月替他报销药费并汇款,一干就是十余年。徐某感慨:“小杨比我亲闺女还上心。”退休干部刘某对三十年前的人事安排心存芥蒂,杨焕青不急不躁,调出档案逐条说明,最终化解老人心结。年轻民警小高孩子尚幼,每逢外出执勤,杨焕青总把任务揽过来并说:“你娃小,得有人照顾。我家孩子大了,不用我操心。”最动人的是劝留小刘。小伙子因家庭原因欲辞职,她像大姐般与其长谈两个小时,最终劝其重返岗位。
“同志们的事没有小事。我们要多尽心,替战友们解决后顾之忧。”这是杨焕青的口头禅。
用匠心培育新人
临近退休,杨焕青更感传承紧迫,把大量精力投入“传帮带”,毫无保留地传授“十八般武艺”。
“焕青姐不仅教我们做事,更教我们思考。她让我明白政工工作虽居幕后,却是队伍稳定的基石。”年轻同事高亚娟感慨。
杨焕青带徒弟既注重方法传授,又强调素养培育。指导时,她坚持“先理思路、再教方法”,先把“为什么要做”讲透,再把“怎么做”逐条列清,用序号标注,确保后辈一看就会。在工作要求上,她强调“刚柔并济”:业务必须严谨较真,守住规范底线;待人则要常怀温情,用真心赢得信任。角色定位上,她主张“内外兼修”:既要成为精通政策的“活字典”,更要当好能解难题的贴心人。
在杨焕青看来,政工干部必备“三心”——细心、耐心、责任心,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十年间,杨焕青敏锐把握时代脉搏,不断更新工作方法,但核心始终未变——政工工作就是为民警服务、为公安事业保驾护航。历任领导对她的评价高度一致:“踏实、靠谱、能扛事——把事情交给她,很放心!”
平凡岗位,匠心坚守。回望来路,她无惊天动地之举,只有三十年如一日的执着:数千份档案整理零差错、数万人次工资审批精准无误、陪伴数百名民警成长……她把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这些看似普通的工作。
“努力过,奉献过,就没有遗憾。只要我的付出能让战友多一些踏实、多一点力量,那么,一切都值得。”她笑容温暖,眼神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