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9月2日 星期

科学认识与应对视网膜脱离

■专家链接
崔瑞,市三院(市妇幼保健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漯河市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漯河市第六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河南省眼科学会委员。她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进修于北大医院、省眼科研究所,从事眼科临床工作30余年,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省青年岗位能手、十佳服务标兵等。她擅长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尤其是眼底病、斜弱视

视网膜是眼球后段的一层感光组织,负责把光信号转换成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发生分离,离开它在眼球的正常位置时,视网膜脱离就发生了。

视网膜脱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这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脱离类型。由于视网膜本身变薄、变性或玻璃体老化等内因,以及眼部外伤等外因,视网膜产生裂孔,液化的玻璃体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下,从而引起视网膜脱离。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常见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长期未吸收等情况。玻璃体形成纤维条索,一端与视网膜粘连。纤维收缩后将视网膜牵拉起来,导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等疾病导致脉络膜炎症,产生大量渗出液聚集在视网膜下,引起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的表现,一种是周边部范围较小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另一种是视网膜脱离范围较大时,出现视野中漂浮的小黑点、网状或条状物突然增多,眼前出现闪光感,眼前有黑影遮挡,视力下降等症状。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诊。视网膜脱离通常以手术治疗为主,治疗效果与视网膜脱离的时间和是否影响黄斑区等因素有关。48小时之内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黄金时间。

高度近视人群、糖尿病患者、年龄大于50岁的人群、有眼部疾病或手术史的人群等都是视网膜脱离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平时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用眼,做好预防工作。

崔 瑞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