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10月24日 星期

教育不是“防错”而是“引路”


■王春红

这一次,作为班主任的我,站在教室门口像个准备挨批的学生,满心歉疚地等待即将来上课的生物老师。

上节课,她带来一台崭新的显微镜,孩子们眼都看直了,在课堂上兴致勃勃地观察镜片里的微观世界。下课后,还有一群孩子围着显微镜不肯离去。她心一软,便把这个宝贝物件留在了教室,说让孩子们趁课余时间继续探索。教室里的欢呼声差点掀了天花板。可我心里像揣了只兔子,生怕有的孩子不知轻重,弄坏它。果不其然,还没过两天,班干部就火急火燎地来报信:“老师,显微镜转不动了!”

生物老师迈着轻快的步伐,脸上漾着亲切的微笑走来。我疾步迎上前去,如实告知情况后忍不住跟她抱怨这群孩子太皮了。生物老师认真地检查了一番,确认它就是坏掉了。一些前排的孩子偷偷地看着我俩,一个个探头探脑的,竖着耳朵听动静,准备看生物老师如何定夺,如何处置那几个不知轻重的“罪魁祸首”。生物老师却并不着急,也不生气,微笑着对我说:“坏了不要紧,这说明孩子们都愿意看!我去找个地方修理一下,有办法的。”

她这话一出口,我心中不由惊愕。我以为,她会叹惜、会失望、会抱怨。但她的微笑像微风一样拂过我的心灵,也拂过那些正在关注事态发展的孩子,刚才还一个个缩着脖子、竖着耳朵,此刻都悄悄挺直了腰板,眼神里的慌张渐渐散了,复归澄澈的明亮。

我终于知道,孩子们为什么如此喜欢她和她的生物课。生物老师姓栗,剪着齐肩的短发,五十岁左右的她总是充满活力,显得格外年轻。有一次我从楼下往上走,楼梯上遇到刚刚从我班下课的她,只见我班的一群孩子簇拥着她下楼,像一群小尾巴似的跟着她,一路谈笑风生。笑声顺着楼梯飘上来,听得我心里暖洋洋的。

每次轮到上生物课,孩子们都像迎接喜庆的节日一样,以课代表为首的一群女生在教室门口翘首以盼,有的直接到楼梯口,踮着脚尖找老师的身影——不为别的,就为了抢着帮老师拿东西。只要栗老师一出现,一群孩子就会前呼后拥地包围上去。那阵势,就像狂热的粉丝们见到了喜爱的明星,有的接过老师的水杯,端端正正地摆在讲桌上;有的问老师要上课的U盘,熟练地插到大屏幕上,再飞快地打开将要使用的课件;大部分孩子则是一溜儿烟跑回座位,把生物书翻得“哗哗”响,找到大屏幕上已经显示出的课程,等待老师开讲。

善于言谈的生物课代表跟我聊天时说,因为喜欢生物,她的梦想都要改变了。她说:“以前想当警察,觉得抓坏人特别酷!现在因为喜欢生物,我想改行当医生啦!”我疑惑地问:“生物学跟医学也不是一回事啊?”她却理直气壮地说:“老师,你是不知道,生物书上讲的人体器官、病毒防护等,都是医学知识呀……”看着她意气风发的模样,我明白了好的教育不是只教会学生课本里的文字,而是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种子,等待着它慢慢发芽。

我偶尔从教室外路过,看到过生物课火热的课堂。课件展示图文并茂、小视频生动有趣,课前她还会带领学生唱歌,歌声里满是欢乐……那时,我更加明白了所谓“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的内涵,老师在教知识的同时,更是把做人的道理和家国情怀悄悄揉进孩子心里。

“坏了不要紧……”这句话久久回荡在我的耳边,给我心底重重一击,敲醒了我这个“老班主任”。想起我平时经常以严厉的语气告诫孩子们,也想起了自己金刚怒目的模样……

她宽容的师者之风让我肃然起敬。一个人拥有怎样的胸怀,其实看这个人关注什么就知道:她眼里装的是孩子们的好奇心和热情,哪怕这份热情偶尔会闯点小祸。我一直认为自己宽容和博爱,但她的爱是暖暖的东风,而我的爱里总带着点“北风”的冷硬——怕出错,便先堵住所有可能出错的路;怕麻烦,便用规则把孩子们圈在安全区里。如果真正关注孩子们的成长,那么就应该允许他们有磕磕绊绊的成长之路。成长从来就不是一条直线,那些曲曲折折,其实都是成长路上最鲜活的印记。

后来显微镜修好了,栗老师还特意在课上跟孩子们说:“你们愿意探索、愿意动手,这比什么都重要。下次操作时多留心,咱们一起把微观世界看个明白!”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操作时都小心翼翼。我站在教室后门看着这一幕,忽然明白:教育从来不是“防错”,而是“引路”——就像显微镜能看到微小的细胞,好的教育也能看见孩子内心最深处的光,哪怕这光偶尔会晃眼,也该好好呵护,而不是轻易熄灭。毕竟,比起一台完好的显微镜,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才是更珍贵的。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