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月琴
读蒋韵《在山那边》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个词就是善良。我在字里行间的感悟里写下的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也是善良。是的,善良。这是闪耀在大山深处的人性之光。
最先感动我的,是来自京城的房屋改造设计师米庐。他应邀来山里考察三天之后,给陈嘉树的建议是在宋楚鸣买的旧宅院里建个民宿。陈嘉树回应他:“这山不需要客栈。”我相信,米庐在山里考察的三天时间里一定有过一番思想斗争。因为他知道,在这样一个冷清的山脚下开民宿注定是要赔钱的。虽然房主是个有钱人,但是米庐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可是为了山村的老人和孩子们的生活能有一点改变,他决定试一试,并为此用尽了全力。一开始,陈嘉树觉得米庐想要说服一个陌生人开一个不赚钱的民宿的想法太过天真。然而,正是这种天真打动了旧宅院的主人宋楚鸣。米庐靠着自己的善良和真诚促成了这件事。在我看来,这不是机缘巧合,而是善良这根无形的线把几个有缘人聚在了青山栈,把他们的心牵在了一起。
青山栈的第一位客人是独自旅行的年轻女性孟家莹。晚餐时分,孟家莹要求把酒和饭菜端进房间。这个细节引起了宋楚鸣的注意。他看出来这个女孩不快乐,担心她一个人喝一整瓶白酒会出事。于是他跟陈嘉树商量后,以“为青山栈第一位客人开派对”为由,邀请孟家莹与青山栈的全体人员共进晚餐。饭间,面对两位善良的民宿老板,孟家莹终于敞开心扉,讲述了自己失恋又患癌一心求死的心路历程。宋楚鸣和陈嘉树耐心倾听,并帮她解开了心结。
顾晓山是个看似果敢坚定的女子,内心也有极其柔软的一面。她生病之前偶然遇到了同父异母的弟弟顾新。顾晓山因为父亲对母亲的背叛而抵触这个弟弟。但当这个异母的弟弟真的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顾晓山还是陷入了困扰。读到这里,我想,让顾晓山陷入困扰的根本原因还是根植在她骨子里的善良。当她把这一切讲给大吕听的时候,大吕回答她:“是你善良,晓山。”听了大吕的劝解,顾晓山决定要跟弟弟相认,去跟之前的恩怨和解。可是老天不作美,顾晓山病了,永远错过了和顾新相认的机会。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正是因为顾晓山的善良,所以她的身边聚集了一大群善良的人。在书的最后,作者还记载了青山栈的几个爱心故事。从2020年春天到2023年盛夏的几年间,夕颜、陈嘉树、宋楚鸣、何大姐、刘师傅、米庐……他们在青山栈里过得非常不容易。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守望相助。守得云开见月明之后,他们迎来了夕颜和嘉树的婚礼。这场婚礼既是夕颜和陈嘉树新生活的开始,也是青山栈的结束。青山栈20年的租期并没有到,但是有人愿意接手,想利用这个民宿带动周边乡村的发展。这个理由一下子就打动了他们。宋楚鸣和陈嘉树决定放手,因为当初同意建民宿就是为了山村的孩子和老人。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仁者大爱。青山栈虽然改名换姓了,但是其开创者留下的爱心故事会永远流传。
读《在山那边》,我读出了一种超越个人情感的大爱。善良就像一束光,是闪耀在大山深处的人性之光。但愿这种人性之光能够在后来接手的人心中延续下去,照耀着这里的山村发展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