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鹤琦 杨三川
我市卫生计生系统在过去的5年中,致力于转变服务观念,提高医疗技术,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全市医疗卫生工作取得突出成就,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全覆盖。二级及以上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不但能够满足全市人民的健康医疗需要,而且在三级医院就诊患者中,有40%的患者来自周边地区。2015年,临颍县王孟乡卫生院、舞阳县吴城镇卫生院被国家卫计委命名为“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我市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
受惠于国家对医疗卫生计生工作的支持,“十二五”时期,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卫生计生工作,无论是资金投入力度还是建设项目,都是历史上最大、最多的时期。5年中,全市共投入资金16.4亿元,建设病房楼、门诊楼等服务设施总面积66.2万平方米,各医疗卫生机构通过不同形式的合资合作,争取项目资金,引进大量的先进诊疗设备,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截至2015年年底, 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1821个,开放床位12633张。三级医院的病人有40%左右来自周边市,豫中南医疗服务中心地位初显,形成了以三级综合医院为龙头、二级和专科医院为支撑、民营医院为补充的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基本上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城区,已建成1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各县区建立健全了“三院一所两中心”(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120指挥中心),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同时,临颍县、舞阳县的6家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施。新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行,使得农民就医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参合率由63%提高到99%,筹资水平从150元提高至470元,住院报销封顶线由6万元提高至20万元。“十二五”期间,我市共补偿参合农民27亿多元,极大地缓解了农民看病难,减少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数。
在辉煌的业绩背后,是一支政治可靠、专业素质过硬的医疗卫生计生服务队伍。目前,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达到2万多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超过1000人。我市实施的“基层卫生人才培养‘362’行动计划”,培养、培训基层医务人员3800多人次。全市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队伍的数量从2013年的2429人增加到2015年的2953人,增长了21.57%;执业(助理)医师人数从1006人增加到1220人,增幅达21.27%;注册护士人数从517人增加到555人,增幅达8%。基层卫生人员在专业类别、学科分布、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地区分布等方面不断改善,更趋合理。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才保证了我市从农村到城市、从头疼脑热到重大手术的各级、各类患者都能得到及时的救治。
在医疗服务水平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全市计划生育服务能力也持续提升。低生育水平稳定适度保持,出生人口性别比稳中有降,流动人口管理率不断提高,“单独二孩”政策依法实施,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意识逐步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呈良好发展态势。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