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春明
教育需要尝试,前提是你需要懂得教育常识。何谓常识?周冲的朋友可二说,常识就是不识字的妈妈都明白的道理。妈妈们都明白孩子的教育不能依靠时间的磨耗和无谓的练习,而现实的教育却被那些高文凭者编制出来的所谓的各种模式缠绕、迷糊、迷惑,尝试就这样在虚无中走向无声,走向崩溃。
读一读孔子,阅一阅蒙台梭利,认一认苏霍姆里斯基,知一知陶行知,识一识晏阳初,你会发现教育需要返璞归真,而不是一味地折腾。为什么要折腾?因为折腾中充满了利益,但教育不能唯利是图,不能唯益为准。
教育需要静,课堂安静,教育者心静,被教育者灵魂宁静。这样的折腾,那样的闹腾,静从何处来?静并不是关闭,而是一种状态,一种常识之下的状态。教育需要改革,前提是你需要遵循教育原理。让人眼花缭乱的课改,到底是课堂改革还是课程改革?课堂改革是不是将课桌围成圆圈就能体现课堂上的平等?是不是将讲台拆掉就能体现课堂上师生的平等?全部用上电子产品就能体现出教育理念的先进?
课堂上的平等,几千年前的孔夫子就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做课堂平等——席地而坐,或坐或卧,或站或蹲,形式只是形式而已,形式决定不了本质。空气中只听见思维和思想的碰撞声,对话中没有怒斥,没有惩罚,更没有随意的辱骂和嘲讽,只有灵魂的碰撞,还有人生的参悟、顿悟和指引。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这样的理念都是建立在他知道教育面对的是人的基础之上的。
课程上的开发,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维、思辨……都在字里行间渗透着博爱、自由、民主、权利。他们没有口口声声说东道西、虚张声势,只是将知识和智慧以他们认为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惠及不了时人,却惠及了后人,名留青史,光芒闪耀。他们始终遵循着教育的最基本原理——教育是人的教育,不是说说而已。教育更需要与时俱进,前提是你已经未雨绸缪。教育更需要情怀,前提是你需要尊重生命轨迹。教育更需要愿景,前提是你需要信任生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