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腾飞)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近日,市建委在全系统党员干部中开展了“树家风、转政风、促攻坚”活动动员会,要求城建系统党员干部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促进城建攻坚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据市建委党委书记、主任姚云华介绍,市建委开展“树家风、转作风、促攻坚”活动,就是响应党中央号召,大力倡导良好的家风,让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尊德守礼、崇德向善的精神品质,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特别是在政治经济新常态下,通过家风教育、促进作风转变,进而推进当前各项城建攻坚任务的完成。
开展“树家风、转作风、促攻坚”活动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他们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细胞。家风自然会向民风辐射,民风自然会向国风延伸。对国家而言,树立与传承传统家庭美德,对于人们确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具有现实和历史的深远意义。
开展“树家风、转作风、促攻坚”活动是加强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党员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也不是家庭私事,要防止家族式腐败,除了要完善相关制度堵住权力寻租漏洞外,还要注重家风的特殊教化作用。良好的家风,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基础。有的人一旦获得权力,便把家庭甚至家族利益放在首位,家庭成了亲情捆绑下的谋利共同体。正是这种变味的“小家庭”观念,成为很多贪官走向堕落的重要动因和推手。可以说,廉洁治家、从严治家是廉洁从政的重要环节,绝对不可小视。
开展“树家风、转作风、促攻坚”活动是加快推进城乡建设事业的需要。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六项攻坚任务的关键之年,城建工作任务更加艰巨。要完成如此艰巨而繁重的建设任务,需要一支风气正、干劲足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需要一个开拓进取、雷厉风行、务实重干的良好作风,需要一个运作高效、公正透明、干净干事的工作环境。市建委开展“树家风、转作风、促攻坚”活动,就是要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文化,优化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环境,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责任意识、使命感,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的攻坚意识和担当精神,切实承担好、落实好岗位职责。
“树家风、转作风、促攻坚”活动的开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为此,会议要求全体党员干部一定树立长期教育的思想,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坚定信心,久久为功。
抓住关键要素,培养优秀家风。良好家风培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和良好品行风尚,而良好的习惯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因此,抓好下一代的培育在人的一生中传承家风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良好家风渗透于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落实在人们举手投足的行为习惯中。
发扬家风传承,带动作风转变。优良的家风和优良的工作作风有很多相通之处,树立优良的家风必将带动作风的好转,家风中的立德,就是家庭成员之间提倡父慈子孝、兄和弟恭,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亲朋好友之间提倡平等待人、诚信待人、互济互助,创造温馨的人脉关系。工作中的立德,就是严以修身,提高个人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做诚实人,就是人品好。树立良好的家风,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表率,做到家里家外一个样,用党风培养家风、用家风促进党风。
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家风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仅体现在我们的工作中,更多地渗透在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作为市建委开展的一项活动,要突出针对性、时效性,重点抓好“六大载体”,确保活动有声有色。一是举办“传承好家风”专题讲座,二是组织优秀家风、家训征集活动,三要开展“城建人家风故事”展示活动,四是开展“为民办实事”系列服务活动,五是举办“树家风、转作风、促攻坚”演讲比赛,六是开展评选表彰工作。
姚云华最后强调,市建委各单位要把此项活动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推进年度工作的重要抓手,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科学安排,确保抓出成效。同时,各单位要注意收集活动中的典型人、典型事,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通过典型带动深入推进工作。市建委党委办公室还要会同办公室、监察室,通过定期督查、明察暗访等方式更要做好督促检查,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引导,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