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承钧
五月,我偕友南下“字圣故里”河南漯河,亲身领略这座内陆重镇的人文魅力与前世今生,感慨颇深。
漯河是东汉文字学家和经学家许慎的故乡,我们直奔城东召陵区的许慎文化园。进得大门,宏阔华美的仿古殿宇式建筑凸现汉代风格,姹紫嫣红的花儿飘来悠悠芬芳,令人发思古之幽情。走近六书广场,一尊六七米高的金丝楠木许慎雕像扑入眼帘,凸现“字圣”庄重的非凡气势。导游说,金丝楠木为我国特有珍惜稀缺树种,此雕像是热衷传统文化的漯河实业家李凌云先生去年捐赠的“镇园之宝”。
蓦然想起,去年11月1日第三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就在此举行,来自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汉语学者齐聚漯河,围绕“许慎精神与当今世界”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开幕式上,漯河市荣膺“中国汉字文化名城”桂冠,并举行许慎木雕像揭幕仪式。
那天,著名语言学家、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做了专题演讲,他以专家视角评价许慎崇高的学术地位,阐述了他在文字学、经学领域的显赫成就和中华文化史上的重大意义,称许慎是“在中华文化传承关键时期涌现出的一波巨大浪涛”、“一颗耀眼的明星,是漯河和中原的骄傲”、“许慎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他的《说文解字》收录了九千多个小篆字体,对后人研究隶书之前中华文字的演变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据悉,这次国际研讨会使许慎文化园名声大振,嘉宾如云,有32位台湾学子专程前来观摩,认真聆听了“许慎与中华传统文化”名家论坛。他们说:“此行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许慎文化的内涵,深刻体会到《说文解字》的高深智慧和博大气韵!”
漫步在许慎文化园,见其设计别具匠心。沿袭传统的中轴对称布局,六书石柱、汉字大道、字圣殿、叔重堂、说文馆、字形牌坊、许慎墓等依次排开,魁星亭、蟾桂山、字形释义、部首方阵、字源石等小品错落有致,意蕴十足,非常吸人眼球。以博物馆规范体制建造的叔重堂和说文馆,通过文图和实物形象地再现了许慎生平事迹和历史贡献,令人感怀。最惊艳的是80米长的汉字大道,它以精美考究的石刻和铜铸工艺,将汉字发展十个阶段篆、隶、草、行、燕、楷等不同书体完美呈现,堪称一部浓缩的汉字发展史,赢得观者啧啧称赞,纷纷拍照。
我们拜谒了古柏环绕的许慎陵墓并献上鲜花,此地属召陵区姬石镇许庄村。但见墓冢高约五米,周长三十多米,墓前立几通碑石,一块是清顺治年间(1656年)郾城知县荆其惇重修所立墓碑,一块是康熙年间(1707年)知县温德裕所立的“汉孝廉许公之墓”碑,另一块是光绪年间(1876年)知县王凤森撰文修建的“许夫子从祀文庙记”碑。松柏在熏风中微微晃动,倍觉庄严肃穆。导游说,许庄村北原有许慎祠,明代时有祭田120亩,斗转星移现已不存,如今村民多为许慎后人。
改革开放后的1985年,甫成立的许慎研究会新立一座“重修许慎墓碑记”,栽下松柏百余株,还在郾城区海河路西段重建了许慎祠堂。2008年9月,许慎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以此为核心筹建占地十万平方米的许慎文化园。2014年春,这座集文物保护、许慎文化博览、汉字文化观光于一体的许慎文化园,升级为国家4A级景区。
返回广场,游客争相在许慎像前留影。仰望大气古朴的金丝楠木雕像,我满是敬重、感激与思忖之情。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学者平生淡泊名利,却为汉字文化宵衣旰食耗费心血,其精神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啊!文化园将参与、趣味、互动融于一身,终成汉字文化研究、国际文化交流和爱国教育基地,功不可没啊!
我感叹,因为一部《说文解字》,作者被尊为“字圣”、“文宗字祖”;因为它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解释汉字的字典和全球第一部文字学专著,又独享“许学”、“说文学”美誉;因为许慎的不朽贡献,漯河被封为“中国汉字文化名城”;因为这一切,五年一届的国际研讨会更将许慎文化和中华文化推向世界——人文魅力就是如此强烈壮观,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记得台湾中央研究院陈鸿森研究员曾言,《说文解字》不仅代表汉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也是反映历史文化社会进程的伟大经典。高雄师大教授郑卜五则说,许慎文化在台湾也很吃香,岛内文字研究部门和国文系、中文系学生,没读过许慎《说文解字》就不算懂得中文。他说:在重建中华文明的当下,理应让许慎文化深入民心,通过这种熏陶让文化传承走得更远。
行走在春暖花开的漯河市区,城内以许慎命名的街道、学校、建筑及文化设施比比皆是。风光绮丽的沙澧河畔,就有许慎塑像和《说文解字》宣传橱窗。听说漯河还兴办“说文解字群英会”、“汉字听写大赛”、“汉字英雄”、“许慎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学生和市民频频亲历许慎文化熏陶,大大提升了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漯河地处中原之中,因为拥有“许慎故里”这张耀眼的城市名片,成为海内外有识之士心仪的文字圣地。来漯前在法国留尼旺孔子学院执教的朋友对我说:其实汉字对老外并非像传说的那么难学,因为老祖先许慎早把汉字的规律教给了我们,但如今大家淡忘了,所以《说文解字》亟待普及。他说,他就在学生中大力宣讲《说文解字》,有机会一定去漯河看看。我说,漯河是许慎文化大本营,汉字文化大观园,你来此必定大有收获。
告别漯河,车依次经过太行山路澧河大桥和沙河大桥,两岸风光迷人,岸边草地上有三五少年在捧书阅读,令我欣欣然。忽又想起,在电脑大力普及、书写日益式微的今天,不少人只会按键打字而不再手写,提笔忘字已成人们的新常态,数千年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正面临窘境。我对文友说,生活品质改善是社会进步,忽略汉字书写却绝对是人文精神的倒退,正如大作家王蒙先生所言:“遗失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汉字原形,我们就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仅从这一点看,重温许慎精神和他的《说文解字》,仍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普世价值。正是——沙澧河畔谒许慎,字圣功德遐迩闻。今日欲铸中华梦,文化传承最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