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航冰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两句劝人尽孝要及时的箴言,出自于《孔子家语》。小时候从父亲那里听到过这两句话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理解得也逐渐深刻。
父亲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是个孝子,母亲也是孝顺得出了名的儿媳妇。我出生时爷爷就病故了,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省吃俭用,筹木料、砖瓦,翻新家中的老屋,让奶奶住进窗明几净的新瓦房。小时候随父母返家,每次都会带好多好多奶奶爱吃的东西,且经常给她买新衣服。在我记忆中,奶奶进城生活以后,妈妈下班后总是急着回家给奶奶做好吃的;父亲常常有空就给奶奶洗脚、按摩、捶背……
记得那年春节,奶奶住进了市中心医院,父母把我放在外公家,也住进医院轮流侍候奶奶。后来,当医生告知我们奶奶的生命只有一年时,我看到父母经常背着奶奶啜泣,那种无助和悲痛,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奶奶病逝,爸爸哭得死去活来;妈妈也依照家乡习俗,披麻戴孝,头顶厚厚的孝布,送奶奶入土。
2008年,我考入大学,对孝道的理解更深刻了些。大一大二时,想到父母花这么多钱供我上学而自己节衣缩食,为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也为了尽孝,我便把每月的生活费控制在500元以内。父亲给我打钱的存折上,每学期都能剩有两千余元,用作下一年的学费。
大三大四时,对“孝”的理解更深了一层。我想,物质上满足父母的需求是“孝身”,但更重要的是“孝心”。我们都知道,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的儿女衣食无忧。可怜天下父母心。我的父母也开始为我的工作而奔忙。为了不让父母为我的前程操心,让他们顺心、悦心,让他们为儿子而自豪,我准备考公务员。寒冷的冬天,同学们还在酣睡时,我已经起床,在没开放暖气的教室里,穿着母亲给我做的棉裤,独自苦读;酷热的暑假,我常常待在未装空调的外公书屋里默默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我考上了公务员。我用第一个月发的工资,给父亲买了他中意的剃须刀,给母亲买了她喜欢的衣服。我想,满足父母物质上的享受,只是尽了做儿女的义务,是守了自己的本分,而更好的孝敬则是不给父母添麻烦,让父母放心、安心,因此,必须行正道、扬正气,让父母感到欣慰。我先从最基层做起,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我步步走来,在群众中留下好口碑,在同事中留下好人缘。
孔子曾说:孝敬父母不易做到“色难”。就是说,不给父母脸色看,最难做到。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是无条件的;他们爱我们,也是无条件的。他们只管付出,不图回报,我们在他们的背上爬过,在他们的怀里睡过。他们为我们一生操劳,曾汗流浃背,也曾泪流满面,我们岂能不给父母好脸色?这是举手之劳的事呀!一不用借,二不用买,三不用交学费学。我现在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底线是不能惹父母生气。
我的父母都已年过半百,每当我看到父亲英俊的脸上写满岁月的沧桑,苍黄爬上了他的发梢,便会心生愧意,感到尽孝不够;每当我看到母亲俊俏的面庞减少了颜值,额头的皱纹染上了生活的风霜,便会心感愧疚,深感孝心颇差。父母健在,身心健康,是我的大幸,也给了我尽孝的大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