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6年7月7日 星期

繁城寻古


■陈爱莲

在漯河生活了二十多年,我尤对三样小吃情有独钟:北舞渡的胡辣汤、吴城的锅盔、繁城的牛肉。漯河的牛肉店到处都是,唯繁城牛肉以其“形色鲜美、肉嫩味纯”独入我心,食之,久久不忘。5月28日,我跟随河南省杂文名家走进繁城回族镇,不独为循着牛肉的醇香,而是循着一段曲折的历史,去触摸一个凄凉伤感却微带温暖的背影。

到繁城镇南街村,我们下车步行,穿过一条林间小道,眼前赫然出现一座土台,大约有8、9米高,分为两层。台上台下芳草萋萋,一群黑白相间的羊儿散布其间,悠闲地啃食青草,面对着我们一大群人,它们依旧笃定神闲,宠辱不惊。陪同来的繁城镇回族镇文化站站长说,这就是受禅台。公元220年,曹丕在此地筑灵台,高约十丈,占地十余亩,上下三层,共81级台阶,青石铺就,围以白玉雕栏,精美壮观。受禅当天,灵台上红毡铺地,罗幔遮天,钟磬齐鸣,曹丕在灵台中央面南而坐,汉献帝恭恭敬敬地把传国玉玺奉上,而后,曹丕接受公卿、列侯、诸侯、匈奴及四夷代表贺拜,30万士兵雷涛般呼喊,其声势隆重煊赫。

一个朝代在这隆重煊赫中诞生,一个背影在这隆重煊赫中惨淡谢幕。眼前这荒败沉寂的土台,就是那个记录朝代更迭、江山易主的灵台吗?我绕土台而行,在台的西北角下,看到了牧羊的老人,这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精神矍铄,非常健谈。说起这座受禅台,他有一肚子的故事。也许,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就是一部历史书吧?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

“这灵台,原来大着哩,后来这附近的人烧窑盖房,都来这儿拉土,就越来越小了。早些年,我们这里人还挎着篮子来挖熰麦,回去熬茶喝,能治病。这熰麦据说是曹操在这里驻军,粮草被烧了。”我很想打断老者,曹操的粮草在此地烧毁过吗?历史记载了曹操在乌巢——火烧了袁绍的粮草,乌巢就是今天河南的延津县,离繁城远着呢。但想想还是不问了,那个战乱年代,大大小小仗打得不计其数,粮草被烧也有可能。要不,哪里来的熰麦子呢?但熰麦是否能治病要经过科学考证,也许这是人们把古人神话了吧。

“曹丕想篡位,还怕天下人议论,就暗地里威逼、明地里推让,扭扭捏捏地当了皇帝,他这是堵天下人的嘴哩。他封汉献帝为山阳公,汉献帝一路哭一路走,走到半道,曹丕派人追上来,把他给杀了。你看戏里曹操是白鼻洼子,奸臣!那曹丕也毒着哩,上位来就要害他兄弟,要不是他兄弟文采好,七步成诗,也给杀了。”不管历史学家如何评价这次禅让,老百姓却总习惯站在弱者一边。

其实,汉献帝并没有被半路杀害,他到了山阳国后,换上粗衣短褐,亲自上山采药,施医救民,深受当地百姓爱戴,现在在百家岩景区的石壁上,还雕刻有“汉献帝行医图”。他还捐资办学,无论贫富均可入学就读,使山阳书院盛极一时。可见,汉献帝并不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还有件事,公元194年,三辅大旱,汉献帝命令御史侯汶出太仓米豆煮粥救济百姓,但仍有很多人饿死。汉献帝怀疑侯汶贪污,亲自派人取来米、豆各5升在自己面前熬成粥,最后可以煮出两盆,证实侯汶作弊,于是当庭责打侯汶,之后长安城中饥民终于得到了救济。由此看来,汉献帝是一位关心百姓、明辨是非的人,他也想励精图治,重整山河,无奈东汉末年,豪强并起,中央暗弱,几次夺权斗争,均以失败告终。唐朝杜牧后来感叹三国之事,写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慨叹东风给了周瑜取胜的时机,而献帝却一直没有得到这样的“东风”。

繁城这个小镇,留下了太多汉献帝的故事。离开受禅台向北,街道宽阔整洁,家家门前都是青砖垒成的镂空花墙,颇有些古风雅韵,花墙里浅紫色的木槿花在开,粉色的麻杆花在开,火红的凤仙花在开……这条街因献帝由此经过而得名“献街”。遥想当年,秋高气爽,献帝步履沉重,路边的花草是否也如此葳蕤?草木不问人间事,年年岁岁自顾荣。路边花草只哪里体会到献帝的哀伤?再走不远,一座飞檐翘脊的古色古香的亭子映入眼帘,亭下是两块古碑,一曰《受禅表》碑,一曰《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碑文记录了受禅的过程。这两通碑为为东汉王朗文、梁鹄书、钟繇镌刻,堪称“三绝”,自唐代后又称“三绝碑”,现已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石碑所立之处据说是当年汉献帝行宫的南门。

我们一行人边走边看,两位老作家俯下身子研究一户人家院墙根儿堆放的大青砖,说可能是古砖。去问路边闲坐聊天的老人,他们说,这里挖的古砖多,以前垒猪圈都用挖出来的汉砖,那砖上还有标记,标记着哪个窑出的。夏庄西边有个坑,村民在坑底挖土,不仅挖出来有砖,还发现有汉墓,挖出来的有铜护心镜等古物。这块土地真的充满传奇,一脚下去,可能就踩到了一块秦砖汉瓦,可能就踩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繁城故事过,茶馆也多。几乎村村都有那么一两家茶馆,粗朴的方桌子长凳子,农民得了闲,都到茶馆里来,一壶茶,两毛钱,喝完了再续。大家围坐在一起,喝茶、嗑瓜子、抽烟,由村里村外新鲜事侃起,侃了近的侃远的,末了就侃到了三国,排排英雄榜,论论忠奸善恶。曹操曹丕要说,献帝肯定要说,关羽张飞刘备也落不了,连那赤兔胭脂兽、的卢、乌云踏雪也一次次成为谈论的主角……正史野史在这里交集荟萃,忠臣奸贼在这里登台亮相,美丑善恶,褒贬自在人心。说得忘情,听得入迷,插话的也争先恐后,一时间茶馆里风云叱咤,仿佛历史重现。直到饭点到了,才各自散去。这应该算得上繁城特有的乡土文化吧?出了繁城,乡村里的茶馆,不多见。

车子驶离繁城,回望夕阳余晖中的受禅台,耳边响起了一首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经历了1800多年的风雨,受禅台已不复当年的高大威严,但那一个时代的风云际会,侠骨豪情,儿女情长,在繁城的乡村茶馆里,在繁城的大街小巷里,却久久回荡……

●散文


上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