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6年7月19日 星期
●读书笔记
读陆游: 家风与诗两风流


■张乃千

对南宋爱国主义诗人陆游,我有着深深的敬意。最让我震撼的是他创作的诗竟接近万首,这是一个前无古人也很可能后无来者的数量;最让我仰视的是他矢志不渝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在他浩瀚的诗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崇高的、泣血抗敌的形象;最让我痴迷的是他落笔便有景象万千、低吟便有哲思流淌的丰沛胸臆,莫道“山重水复疑无路”,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正是他旷世才情的生动写照。万首诗,行行有经纬,句句显至情,他的笔,走过山河湖海,又连接庙堂之高,留下了满纸烟云和沁人心脾的时代风流。

陆游拥有诗的人生,但诗者之外,陆游还是一位严慈的父亲。翻阅他的诗文,我惊讶地看到陆游在“教子示儿”方面竟也有着殷殷不绝的呼唤。他的教子诗多达两百多首,并且从40多岁开始写家训,此后不断增补,共留下家训26则。

捧读陆诗陆文,最让我唏嘘感叹的是诗人对儿孙辈的扬鞭策励。

其《示儿》一诗,可谓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这既是诗人留下的遗嘱,也是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最鲜明的体现。在封建社会里,能有多少人在弥留之际,写下这感人肺腑的诗作?唯有“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语)”才会写出这旷世遗言。

循着这首“示儿遗言”上溯,在金戈铁马的爱国诗篇之外,我读到了一首又一首情愫绵密的教子之作:《寄二子》、《冬夜读书示子聿》、《送子龙赴吉州掾》、《病中示儿辈》、《五更读书示子》、《四月三日同子坦子聿游湖中诸山》……这些诗,不事雕琢,析理说情,指物论道,既有经验教诲,又有准则要求,读来令人为之心动。

陆家世代以诗书相传,陆游从未放弃过读书。因此,他极为重视儿辈的读书,“赖有一筹胜富贵,小儿读遍旧藏书”、“我今仅守诗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他以自己的读书精神激励儿辈,“人生百病有已时,唯有书癖不可医。”并与儿辈互勉:“已与儿曹相约定,勿为无益费年光。”每遇儿孙用心读书,他便不吝称赞:“梦回闻汝读书声,如听箫韶奏九成。”要求儿辈勤奋读书,是为了让儿辈健康成长,做一个正直清廉的人。他曾严肃地向儿子指出:“保家无异法,一念勿萌欺。”要求他们“事国事亲惟不欺”。儿子科考落第,他一反许多官员的常态埋怨儿子或替儿子找门路,而是劝勉道:“名场未捷宁妨学,史限虽严不废诗。”后来儿子科考夺魁做了官,他又严正告诫:“一钱亦分明,谁能肆谗毁。”在陆游看来,追求功业,并不是为了谋取富贵,而是要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要求儿子在何种情况下都不能“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陆游鄙视贪心不足的人,对儿子说,不要羡慕朱门豪族的奢侈生活,“人生粗足耳,衣食不须宽”,要有颜回耐得清贫的心志,“汝勤挟筴乃堪笑,且共饭豆羹秋葵”。他要求儿孙辈要见贤思齐、要宽厚待人,要为善不宣。不仅如此,陆游还非常重视书本以外的知识,他对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为什么呢?他指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回答不仅是针对学诗,也包括了做人做官做事,在陆游看来,离开了实践躬行,一切事业都难以为继。他的一生是读书学习的一生,也是躬身实务、勤于劳作的一生。一句“时时语儿子,未用厌鉏犁”就是明证。

诗之外,《放翁家训》凡3769字,更集中体现了陆游对家教的重视,对家风的塑造与期许。他有一则家训是这样写的:“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可以看出,陆游的眼光不仅盯在儿子身上、孙子身上,还延及于后生继人。他指明了家教重点,讲说了家教方法,规定了家教读本,预测了正反结果,并强调要求:“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读着这一家训,我突然想到了“继往开来”这个词,原以为“继往开来”专指宏大的事业,其实“宏大”与“细小”是紧密相连的,国与家是相互支撑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捐细流无以至江海,继往开来也要从小事做起,从家庭做起,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正是讲的这个道理。两千多年来,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自强精神的不息,万千美德的高扬,正是在“扫一屋”这个基点上传承下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放翁家训》与历史上诸多仁人志士的家书、家训一样,都是值得我们景仰的文化瑰宝。

陆游以身教子,做到了于国有用,于家尽责,于义无暇,于德不亏,其子孙后辈受其教也大都高风亮节、义薄云天。儿子们均是有名的清官,长子子虞在淮为官时,深受百姓爱戴,任期虽满,仍挽留不放;孙子陆元廷,为抗敌奔走呼号,积劳成疾而死;曾孙陆传义,与敌人势不两立,崖山兵败后绝食而亡;玄孙陆天骐在战斗中宁死不屈,投海自尽。可说是一家义士,满门忠烈。陆游的子孙后辈,以铁血肝胆唱出了生命的绝响,谱写了陆氏家风的伟岸风流。这是陆游所盼,也是陆氏后人对这位爱国诗人的最大、最好告慰。

伟哉!陆游。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