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抓好30家骨干企业提质增效,推动50家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带动100家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每年,起草并以市政府文件形式印发年度《全市工业1351工程行动计划》,提出年度发展目标,明确各县区、各部门责任,细化任务。筹备组织召开了全市工业大会、“工业1351工程”推进会、重点企业座谈会、全市深化企业服务大会等,应对困难和挑战,促进工作。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应对当前经济形势促进工业加快发展的意见》,营造全市上下支持工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全市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两化”深度融合
加快产业转型发展
当前,信息技术与工业加速融合,对传统生产模式带来颠覆性变革,不断刷新工业发展格局,不断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就我市而言,要做大做强食品等主导产业,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必由之路。这就要求我们,在互联网时代,要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法、新途径,提升传统动能,培育新的动能,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找到一条具有漯河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市工信委主任魏信说,近年来,市工信委还开展互联网+工业专项行动,“工业1351工程”企业中,互联网应用普及率达到了100%。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不断发展壮大,比如我市自有品牌“自由战士”、“三沙舞蹈鞋”等服装类企业,采用个性化感知、网上定制模式,发展网络制造业,异军突起,短期内线上销售额均超过3000万元;平平食品、中原轧辊利用网络平台开拓海外市场,产品远销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深化企业服务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为提高企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市委组织部联合市工信委选派企业服务团,以问题为导向,对企业发展进行精准帮扶。2015年,全市共抽调干部308名,选派企业服务团101个,结对帮扶企业162家。2016年,为把这项工作不断推向深入,启动第二批企业服务团工作。目前,全市各服务团主动深入企业,积极开展帮扶,受到企业的广泛欢迎,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决心。
另外,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关于企业减负的有关精神,市工信委协调有关部门认真落实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清理工作,有效地减轻企业负担。我市的企业服务团工作多次受到省工信委领导的表扬,国家、省、市领导对企业服务团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创新驱动提速
高新产业发力
近年来,创新愈加成为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强音。在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下,我市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新技术革命要“红利”。
2009年以来,我市双汇集团、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公司、河南豫中铁合金公司的公共技术研发中心被认定为河南省公共技术研发中心。鼓励企业争创国家和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目前,我市有两家企业(联泰食品、莲花医疗)荣获“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称号。实施质量品牌战略。目前,我市临颍县产业集聚区、召陵东城产业集聚区、南街村集团荣获“河南省区域品牌试点单位”称号。
与此同时,利用创新驱动,我市立足现有基础,发挥已有优势,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按照提升调优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生物技术和新医药及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精心培育物联网产业的原则,加强示范应用工程建设,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