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如今,目标之一进入世界500强业已实现。这是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胜利,也是国际市场对企业品牌和实力的认可,也标志着企业已经进入全球最具实力企业的行列。
从漯河肉联厂到双汇集团,从万洲国际到世界500强,双汇人缔造了一个令世人瞠目的奇迹。
回首双汇三十多年的发展,董事长万隆总结:“我们自始至终坚持做到了两点:一是围绕‘农’字做文章,二是围绕肉类加工上项目。用最通俗的话说,我们就是一家杀猪卖肉的企业!围绕杀猪卖肉,双汇人奋斗三十多年,干成了三件事:一是国内建成了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二是国外收购了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猪肉供应商;三是在香港‘万洲国际’成功上市,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肉类上市公司。”
创新——把杀猪卖肉做到极致
“生猪的屠宰加工,是市场完全竞争的行业,竞争很激烈,如果不改革创新,企业发展起来就非常难。”万隆说。正是这种强烈的危机意识使得双汇的改革创新步伐从未停滞,万隆在这方面从来都是高标准、严要求。
为了生产出让消费者放心的产品,双汇自生产第一根火腿肠开始,即坚持引进世界一流的技术和设备,包括配套的检验、检疫设施和检测人才,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为取得行业领先地位,牢牢把握市场先机,持续赢得消费者信赖,围绕产品的研发创新,双汇更是将欧美发达国家的市场作为自己的产品路演地,不断推出国际流行的新产品:上世纪九十年代,双汇抓住机遇,上马火腿肠生产项目。这种西方国家流行的开袋即食的肉制品不但改变了国人的饮食习惯,也使企业在较短的时间里甩掉了竞争者,打造出一个年销售量超过百万吨的双汇大品牌。
2000年,双汇集团引进第一条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屠宰冷分割生产线,率先把“冷链生产、冷链销售、冷链配送、连锁经营”的冷鲜肉模式引入国内,改变了国内几千年杀猪卖肉没有品牌的历史,开创了中国肉类品牌。现在,双汇品牌价值高达497亿元,连续二十多年保持全国肉类行业第一。
2015年,双汇发挥中美企业协同效应,建成投产郑州双汇美式工厂,引进美国著名肉类品牌Smithfield,生产高品质的Smithfield美式培根、火腿、香肠三大类产品,使Smithfield品牌和产品落地中国市场。
靠着从不间断的创新,双汇在杀猪卖肉这个传统行当里做到了极致:一头猪能分割出260多个生鲜产品,加工成熟食,每年还可以开发出上百种新产品。不同国籍、不同年龄、不同饮食习惯,甚至不同工作岗位的消费者都有符合自己需要的产品可供选择。目前,年屠宰4500万头生猪、销售猪肉及制品800万吨的生产能力使得万洲国际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站稳了脚跟。在国内,依托其在全国18个省(市)30多个加工基地及配套的冷链物流配送系统、80多万个终端销售网点,产品除新疆、西藏之外,其他地方所需产品都可以朝发夕至。国外,双汇依托收购过来的多家公司,产品覆盖欧洲、美洲、亚洲、澳洲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进入世界500强,是企业发展的里程碑,也是新的起点。万洲国际现在是全球规模最大、布局最广、产业链最完善、最具竞争力的猪肉生产企业,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个优势,抓住机遇加快推进全球化战略,持续提升竞争力,使万洲国际及其下属公司向更高的发展阶段迈进,为社会、员工、客户和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作为万洲国际的掌门人,万隆不畏强手、敢于超越的精神一如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