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鹤琦
通 讯 员 娄红蕾
以市场作证,用数字说话。“十二五”时期,全市实际利用市外境内资金累计达1053亿元,年均增长25%;进出口总额累计达30亿美元,年均增长近20%;引进和培育各类电商企业1000多家,累计直接吸纳从业人员近两万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增幅始终居全省前三位;培育出交易额超亿元的农产品交易市场2个,农村超市覆盖率达100%……
五年一个刻度,五年一个跨越。五年来,全市商务工作者从未懈怠发展的脚步。市商务局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把准发展脉搏,走出强商之路,坚定不移实施开放招商“一号工程”,抢抓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引进战略投资,扩大对外贸易,稳定经济秩序,繁荣商贸流通,大力培育扶持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全市商务工作交出精彩答卷。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谈及全市商务工作蓬勃发展之势,市商务局局长吴花蕾表示,新起点,新征程,全市商务发展新蓝图已绘就,他们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紧抓“一带一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实验区申建等战略机遇,提升开放招商促发展,搞活贸易流通惠民生,强化市场监管保稳定,开辟全市商务工作新天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集聚强大动能。
走出去引进来
开放型经济“加速跑”
漫步沙澧大地,但见美国嘉吉、中粮集团、盼盼、旺旺、王老吉等知名企业相继落地生根、一步步做大做强,枝繁叶茂。
一个个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百强企业扎堆漯河,折射出的是我市对外开放的累累硕果。“十二五”期间,我市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思路,明确招商重点,持续招大引强,实施产业集群招商,深化以商招商和专题招商,鼓励有实力、有优势的企业采取直接投资和并购等方式开展跨国经营,加快培育我市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2013年,双汇控股母公司万洲国际成功并购世界最大生猪生产商及猪肉供应商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成为生产基地遍布欧美亚三大洲十几个国家的世界最大猪肉加工企业;面对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及消费转型新常态,万洲国际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日前更是成功跻身世界500强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全球行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在一揽子强有力政策的推动下,全市对外开放工作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等严峻考验,开放型经济上演“加速跑”。“十二五”时期,全市实际利用市外境内资金累计达1053亿元,年均增长25%;实际到位的境内外资金合计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37.5%,有效缓解了我市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优化了产业结构,解决了劳动力就业,增加了财力,惠及了民生。全市进出口总额累计达30亿美元,年均增长近20%;出口产品增至52类上千个品种,畅销亚、欧、非、美等4洲106个国家和地区,涌现出南街村、利通液压、曙光医疗、宏福鞋业、桂馥农业科技、龙腾发制品等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影响力、带动力强的大型骨干企业,外贸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
促消费稳增长
商贸流通业大繁荣
“五年前,买衣服只能往沙南跑,现在不同了,逛商场、看电影、享受美食、超市购物,沙北全部都能一站式解决,方便又开心!”在辽河路一小区居住的市民乔大妈这样谈及五年前后生活的变化。
商贸,是拉动城市繁华的抓手,是带动市场繁荣的引擎,更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石。“十二五”期间,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展,我市城区商业版图不断扩张,形成特色商圈,商贸业从“骨感”走向“丰满”,构筑起经济发展新优势。全市培育和引进新玛特、千盛、丹尼斯、双汇商业连锁、国美电器、苏宁云商等13家年销售额过亿龙头商贸流通企业,新增“河南老字号”企业1家、省级特色示范商业街区2家、省级平安商场2家。随着一个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和专业市场抢滩落地,我市商贸业活力被激发,正演绎着一场华丽“转身”大戏。
商务惠民润泽民心。市商务局坚持搞活商贸流通,进一步促进惠民工程落到实处。全市生活服务业快速发展,社区商业网点达到4600多个,2家家政服务网络中心被评为省级家政服务培育基地。农产品流通和市场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培育出交易额超亿元的农产品交易市场2个,农村超市覆盖率达100%,“万村千乡”农家店销售总额占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35%。一个个商务民生工程,将实事真正办到了群众心坎里。
乘互联网东风
电子商务竞扬帆
在“互联网+”大潮下,电子商务成为全市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动力。市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起完善的电商事业发展政策支撑体系。
实施“食品电商”工程,着力打造永不落幕的食博会;实施“示范创建”工程,着力扶持一批本土电商企业做大做强;实施“电商换市”工程,着力推动传统企业全面触网上线;实施“人才培养”工程,着力提供电商发展的智力支撑;实施“战略引进”工程,着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产业。
一路步履铿锵,一路跨越前行。如今,东兴电商园、豫中南速递电商物流园、亚力太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专业园区集聚效应日益凸显,东兴电商园荣获“省级电商示范基地”称号。电商与传统产业融合程度不断提升,工业企业应用率达到62%,形成了食品、童车、童装、舞蹈鞋和汽车刷等网络品牌产品。与此同时,电商产业有效带动物流快递业发展,我市成为省内仅次于郑州的第二大快递转运集散中心。
一根网线,一台电脑, “互联网+”也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共享电商发展的成果。目前,全市引进和培育各类电商企业1000多家,年均销售额超1000万元的企业有30家,累计直接吸纳从业人员近两万人。
食博搭台,唱响商务戏。我市以食博会为依托,还力促国际国内食品产业合作交流,吸引一大批知名食品企业落户漯河。特别是“互联网+食博会”的办会模式成为全国展会新风尚,极大提升了漯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年拼搏进取,五年砥砺前行,五年科学谋划,造就了全市商务工作跨越前进的发展格局。眼下,前进中的市商务局正抢抓“十三五”发展机遇,积极谋划新一轮商务大战,适应新常态,确立新目标,在奔往商务强市的道路上攒足了干劲,加快了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