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宇奇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子弟,从小就被家人教育要通过努力学习改变命运。身边的人常夸他:“这孩子不错,有上名牌大学的潜质。”尽管当时他尚未对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有清晰的认识,但他在心中埋下了上名校的种子。进入临颍一高后,他没有忘记对这颗种子的培育。时光流逝,在他的努力下,种子破土、发芽、成长,终于开花、结果。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好的方法,都要使之成为习惯”。只有将好方法运用得极为熟练且成为习惯,才能随时随地做到优秀,才能一辈子受用不尽。沈宇奇的学习成绩之所以一直名列前茅,与他良好的学习习惯分不开。首先,他制订合理的计划,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合理支配时间,每天的学习和休息时间,他都妥善安排并写在纸上,这些纸张还要张贴在显要之处。其次,他重视课前预习,总是按照教学进度提前一天或数天预习新课。遇到疑难问题,他先自己思考,出现障碍时做好记号,带着问题去听课,以提高听课效率。再次,他课后及时复习,每天的功课皆留出时间用来复习巩固,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他注意系统小结,每章节或每单元的内容学完后,他都会根据课本、笔记、作业进行系统复习,使所学知识得到整理、巩固和灵活运用。除此以外,他还积极参加课外文体活动,喜爱打篮球、哼唱流行歌曲。他广泛获取有益知识,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当然,沈宇奇学业的成功还与学校、年级的精细管理以及班主任刘伟元及朱双喜等任课教师的精心栽培分不开。对此,沈宇奇充满感激的,表示将终身铭记。
最终,沈宇奇以679分的优异成绩如愿考入清华大学。当他得知自己可以踏入清华园时,内心却出奇平静。他深知,前面有更大的目标在向他招手,只有不断去拼搏、努力,才能学业有成、美梦成真!
三年磨砺结硕果
——访临颍一高2016届优秀毕业生
■本报记者 李 丹 通讯员 袁朝阳
学校是读书人汇聚的地方,学校是莘莘学子学习先进文化和文明风尚的殿堂。临颍一高自1948年建校以来,经过60余载的风雨洗礼,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树立“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重点实施“立德砺品”教育,逐渐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办学之路,俨然成为豫中南大地上一张基础教育的靓丽名片。
近年来,临颍一高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高考成绩连年位居省、市前列,先后培养出省、市高考状元16名,为清华、北大输送优秀新生89名;在省、市举行的学科竞赛中,有126人获省级一等奖。学校以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特色突出、教学成绩一流而闻名全省,先后来校考察的省内外学校达650多家。学校被誉为“中州名校”,连续三届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漯河市文明单位”,连续两届被评为“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先后荣获“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首批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人民满意的学校”等称号。
临颍一高今年再铸辉煌:两个宏志班的83名学生成绩全部超过一本录取线;潘赵玥以691分的优异成绩,夺取全市理科个人总分第2名、全省第20名;有7名学生成绩超过清华、北大提档线;600余名学生成绩进入全国重点大学录取线。学校本科上线率高达86.26%,稳居全市各高中之首。近日,记者在临颍一高新校区对已圆梦清华大学的潘赵玥和沈宇奇同学进行了专访。
上清华是我学习的动力
潘赵玥的人生首次与清华大学联系在一起是在她进入临颍一高的第一天。她通过参观校史馆、阅读新生读本,知道学校有53名校友先后从这里迈入清华殿堂,很羡慕。班主任告诉她:你也可以上清华。当时的潘赵玥并未当真。不过,潘赵玥不停地为每一次考试努力着、进步着,一切顺其自然地发展着。
潘赵玥经常用“四问四答”激励和鞭策自己:一问自己今天“做什么”,提高自我导向能力;二问自己“怎么做”,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三问自己做得“怎么样”,培养自我评价能力;四问自己明天“怎么办”,提高自我体验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潘赵玥特别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预习时,她有认真看书、在书上圈点勾画、勤学好问的习惯;上课时,她有专心听课、积极发言、认真做笔记的习惯;复习时,她有及时复习、追根溯源的习惯;做作业时,她有先复习后写作业、养成良好书写的习惯;考试时,她有认真审题、慎重答题、细心检查的习惯。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是潘赵玥的座右铭。潘赵玥平时也爱看小说,有时也上网,但一说学习,她就迅速进入状态,精力出奇地集中。无论是听课、做作业还是复习巩固知识、预习新课,她的节奏总是比别人的快,她的效率总是比别人的高。她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郭晓鹏,十分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道题都要学生想出几种新解法。她的化学老师刘丹不断加强课外知识的引申,反复关注学生易错的知识点。
正是有这些负责任的老师的辛勤培育,加上潘赵玥本人的刻苦努力,让她三年磨砺后结出硕果。今年高考,她以691分的优异成绩夺取全市理科个人总分第2名、全省第20名,最终圆梦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