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鹤琦
走进漯河日报社,浓郁的文明气息扑面而来:图文并茂的文明宣传画随处可见,装点了电梯和走廊墙面;从采写、编辑到印刷、发行,广大新闻工作者积极奋战的正能量昼夜传递……近年来,漯河日报社以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为载体,着力建设一流的队伍,创造一流的业绩,树立一流的形象,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让文明之风劲吹沙澧大地。
组织领导坚强有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组织领导很关键。
为保证组织领导坚强有力,推动文明创建落实到位,漯河日报社确立了“文明常伴身边,公德服务群众”的文明单位创建思路,成立了由社长任组长、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文明单位创建领导负责制和各部室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纳入报社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坚持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落实、同考核,形成了“领导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此外,报社主要领导定期听取文明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从人力、物力上优先予以安排,分管领导带头组织开展创建活动,将任务细分到部室、具体到个人,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共建的创建格局和创建氛围。
创建活动扎实有效
文明的力量可以改变一个人、凝聚一支队伍,也可以激活一个单位、推动一项事业。漯河日报社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为契机,深入组织开展系列活动,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文明队伍,不断拓展文明建设内涵。
漯河日报社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规范党员队伍日常管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激发党员队伍的整体活力,推动市委六项重大攻坚任务落实。
开展“党员活动日”、党规知识竞赛、主题党日等系列活动,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使党员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创先争优意识和干事创业热情明显增强。
举行迎“七一”演讲比赛。参赛选手们紧紧围绕“爱党颂党”主题,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和岗位实践,畅谈自己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亲身经历、感受和看法,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描绘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展现了漯报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对新闻工作的热爱。
组织春季长跑健身活动,进一步增进了报社职工间的沟通与交流,丰富了干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报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志愿服务风生水起
漯河日报社勇担社会责任,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各类志愿活动搞得风生水起。
开展圆梦“微心愿”志愿服务。党员志愿者走进舞阳县北舞渡镇泥河王村,为当地学子送去了牛奶、字典、书包等礼物。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准确掌握定点帮扶贫困村和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与贫困户“认门结亲”,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推动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加快脱贫的步伐。食博会期间,在做好新闻宣传报道的同时,报社党员志愿者深入会场,为往来客商和执勤工作人员送绿豆汤,受到大家的一致欢迎和广泛好评。党员志愿者走进社区开展义务劳动,为全市“两城同创”贡献力量。全体干部职工踊跃参加义务献血活动,弘扬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
沐浴文明阳光,创建文明家园。漯河日报社不断探索文明单位创建的新思路、新途径,为新闻事业发展提供精神力量,以行动为笔,以奉献作答,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文明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