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丹
近年来,市民政局进一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谋划发展,使创建工作与民政工作齐头并进,取得了明显成效。该局连续4年被省民政厅授予全省综合评估优秀单位,2015年荣获省级文明单位、全市平安建设工作先进集体、消防工作先进单位等,今年7月,在命名表彰标准更严、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我市继2012年之后再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殊荣。
立足本职 落实工作
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是落实各项工作的有效保证,该局通过建立多项制度,强力推进工作快速有效开展。
建立“马上办”工作台账制度,对确定的督促检查事项,要督促有关单位(科室)按规定及时反馈办理情况,实行动态管理。
限时报告制度。各责任领导和单位认真把好时限和质量关,提高工作落实效率和质量。对于交办的事项,一般要在明确时限内或5个工作日内办结并报送查办结果;有特殊要求的要特事特办,及时报告办理结果;因特殊情况不能按要求时限报告的,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适时报告进展情况,待有结果后再续报。督查事项办结后,经分管领导和办公室审核同意后,销号归档。
情况通报制度。建立工作落实情况通报制度,随工作通报对各单位抓落实以及办理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的情况进行通报,每季度工作会进行讲评。
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各种原因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要点名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要追究有关单位及其负责人的责任。
结果运用制度。采取平常通报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单位督查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登记,结果运用到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得分,并作为年度评先树优、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
根植百姓 改善民生
为及时准确传递民政信息,切实保障民政对象合法权益,市民政局从构筑基层民政工作平台入手,在全市1341个城乡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中聘任了民政协理信息员,建立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民政公共服务网络,负责面向群众,协助上级民政部门,开展13项业务工作;每任聘期3年,实行年度考核,每月发放津贴100元。该项制度的建立,解决了民政“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该局按照年初工作部署,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突出工作重点,把主要精力用在落实民政工作综合评估项目、省市重点工作和民生工程、市政府责任目标等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上,以半年工作总结为契机,逐一梳理,准确把握当前进度,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年底时所有重点工作都达到既定目标。二是加强督促检查,对每一项重点工作,自觉做到及时跟踪督查,促进任务落实,特别是把惠民政策制订到位、落实到位。三是突出创新创制创优,继续深化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救急难等试点工作,力争取得突破和实效,全面展示我市民政工作水平。四是坚守底线,进一步强化底线意识,坚守民生保障、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廉洁自律四个方面的底线,坚决避免因民政工作不到位而导致极端和恶劣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