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6年9月13日 星期

不忘初心


■王文娟

去年,一个春和景明的日子,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刘贞麟导师应邀来漯讲授中国画传统花鸟画法。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没有艺术天赋的人,刘老师传授的梅兰竹菊的绘画技法,对于一个初学国画的人来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带着笔墨,揣着一颗忐忑的心走进了教室。

奇迹往往蕴藏在冥冥之中,刘老师的第一节课,便深深的吸引了我,从传统文化到国学经典,从人格修炼到涵养提高,从中国画的起源发展到派别风格,从神情意趣到笔墨气韵,无不映射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彰显着民族文化的魅力。

在遇到刘老师之前,我画画常拘泥于造型完美、外观漂亮,忽视了中国画的筋骨和气韵,意境和血脉。通过这一年多的学习,随着刘老师传授梅、兰、竹、菊、牡丹、荷花的画法,我渐渐读懂了中国画的气韵和神采,明白了力量的转换,节奏的调整,笔锋的松快,提按的变化,关系的争让,强弱的体现,体悟到了松松紧紧,虚虚实实的用笔原则。知道了“力能通神”的原理,“行笔必力透纸背,杀笔入纸”的法则,深层次的理解了“得意而忘形”的境界。

刘老师要求我们苦练书法,给我们示范讲解如何写好篆书、隶书的方法,如何将书法与绘画做到合理转化和渗透,绘画中如何借力使力,同时也进一步印证了书画同源,“画法全从书法出”的定论。

刘老师强调“笔法是中国画技法的灵魂”,笔力是笔法中的基本功。由于我平时疏于练习,总爱投机取巧,兰竹一直画不好,笔力更是无从谈起。通过刘老师的悉心指导,加上自己静下心来后的认真领会和潜心练习,笔力虽无法在短时间内精道练达,但在兰竹的书写性上也有了长足进步。刘老师教我们画国画时要用意念来画,虽然说现在还不能体会到其中的真谛,但在一年多的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深体悟到画画要靠心神合一,就像刘老师说的画画就像在折射一个人的思想,反映着一个人的性格,表达着当时的一种情感。刘老师要求用笔上磊落、干脆,而且要有笔意、有意境。境界是含在笔墨形象里面的,不是空洞地为笔墨而笔墨,而是要意到笔到。

刘老师的作品精妙之处主要体现在墨法、笔法上面,尤其是在墨法的表现上,酣畅浑厚,渗透着一种东方之美。仔细品味他的作品,不难发现,他一直致力于笔墨古朴典雅,画面疏朗简约,意境空旷淡远的表现手法,大部分作品充满厚道拙和、诙谐儒雅、饱含快乐的力量。这不正是文人画理论中所希求的吗?我终于明白了为何同学们都如此深爱刘老师的作品。

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在新的学期里,我依然会脚踏实地,追随着刘老师的足迹,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也依然会心存感激,泼墨素宣铺,提笔春风沐,陌上尘无往,以此慰吾心。

●随笔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