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政策机制优化发展环境
■本报记者刘新张俊霞
今年上半年,在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全市服务业增加值逆势增长,达到130.6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创近年来新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3.1亿元,同比增长12.0%,居全省第四位。经过近年来的攻坚突破,服务业已经由全市经济的短板,逐渐发展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力量。
漯河作为内陆小城,长期以来,服务业发展在全市经济中占比较小,发展水平低下,成为制约全市经济发展的短板。
市六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持续实施服务业攻坚行动计划,全市服务业呈现了持续较快增长的好态势,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汇聚,积极因素不断增多,服务业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成为稳增长、保态势、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力量。
市委、市政府研究提出全市服务业发展攻坚行动计划,制订2013~2015年全市服务业攻坚工作方案,出台了《漯
营造服务业发展的优良环境,激发服务业发展的活力。
为确保各项政策落地实施,市委、市政府完善机制,加大督导考核力度。将服务业攻坚任务、重大项目和“两区”(商务中心区、商业特色区)发展目标列入市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和全市县级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增加分值权重。持续组织开展全市服务业攻坚季度考核讲评、重点项目建设大督查、“两区”建设观摩等活动,传导压力、激发动力。建立激励机制,将“两区”纳入全市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观摩活动,对在省、市观摩活动中获得先进位次的源汇区特色商业区予以表彰奖励。将市级服务业引导资金由500万元提高至1000万元,表彰奖励了一批服务业突出贡献企业和高成长服务业企业,极大地激发了全市上下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性。
今年,在全省产业集聚区观摩活动中,我市源汇区特色商业区代表我市参加观摩,再次获小组第一名,建设经验在会上印发交流;全市6个服务业“两区”位次均较上年大幅前移,临颍县特色商业区获一星级特色商业区。
以项目为主导实施重点突破
市委、市政府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第一抓手,深入实施服务业发展攻坚行动计划,(下转2版)
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把重大政策落实作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以简政放权放宽市场准入、清费降负抓好政策落实、保障要素增加土地供应为重点,着力抓好2013年以来国家、省出台的一揽子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措施、政策的实施,通过取消前置审批手续和取消、降低、减免收费项目等举措,大力
昌建东外滩城市综合体。
本报记者王晓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