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6年9月27日 星期

欣喜·感动·感谢


■乔保国

很高兴参加水韵沙澧读书会组织的读书活动,尤其是这一期别具特色,请余飞老师面对面点评作品。余飞是资深编辑,又是剧作家,曾任漯河日报文艺部主任,他动手为文可以妙笔生花写出锦绣文章,操刀编辑又能使作品如出水芙蓉清新可人。他麾下的两员女干将当下已成为《漯河日报》和《漯河晚报》肩负重任的副刊主编,这足以证明余飞的实力和资望。他今天对文友作品的分析与点评,以及对如何写好文章所发表的看法,可谓精辟入里、见解独到、画龙点睛。这种交流互动形式,是面授机宜,是口传心授,是现身说法,是一次实打实的传帮带,让我们在座的新老作者受益匪浅。

余飞在工作岗位上时,曾编发过我不少散文随笔,对我写作给予了很多支持和帮助,如《心随雪飞》、《终于了却的心愿》、《读书与写作》等。每当我的文章被送上报端,他大多都在编辑手记中进行精到的点评,这些点评不仅是指导和鼓励,也开启着一个作者的心智。每当文章发表后,我习惯拿原稿与见报稿相互对照,从中发现自己文章中的不足,发表稿的优长,这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我清楚地记得,我在《终于了却的心愿》一文中,写了这样一件事:我参军入伍时,母亲给我做了一双布鞋,我懂得母亲在那双布鞋中缝进了对儿子的深情与慈爱,而作为儿子很自然地产生一种“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的情感。在母亲病重我回家探望时,也想给母亲买一双鞋作为给母亲的礼物和回报,可是她老人家是三寸金莲啊,上哪儿买这样脚形的鞋子呢?去了很多地方都买不到,直到母亲去世也没完成这种心愿。这成了我的一个心结。我在文中使用了挥之不去表达我的这种心结。而文章发表时,余飞把“挥之不去”改为了“郁结心头”。我觉得这一改,准确地表达了我内心真实的情感。因为“挥之不去”含有赶跑、甩开的意思,而我确实没有“赶跑、甩开”的意念,这种要给母亲买一双鞋的心愿是实实在在在地扎根于心头的情结。这一词之改,就立见高下。类似这样稿件增删修改的事儿,可能余飞都忘了,但我记忆深刻。我举这样的例子是想说明,在写作过程中,能得到高人的指点帮助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行家里手的阅历、经验和所站的角度以及不俗的艺术眼光,对于后学者提高写作水平无疑具有极大的助推作用。前几日,和余飞谈到驻马店豫剧艺术中心在漯河演出的大型古装戏剧《陈蕃》时,我评论说这部戏不错。余飞说,我看有些地方值得商榷。他指出,戏剧讲究通俗易懂,有些场次的唱词道白大段大段地引用古人古语,观众会看得懂听得明白?想想真是这样。他是剧作家,他的评论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对他的看法我深以为然。讲这些事例,我想说的是,每个作者在写作山峦上不断攀援的过程中,如果多一些机会请名家老师指点,我们一定能受益良多,少走弯路,进步更快。很荣幸,今天我们就享有了这种机会。

我还想说的是,漯河日报水韵沙澧读书会开办了中原大讲堂·沙澧讲堂,为本地作者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良好平台,实在是做了一件大好事,也可称之为有利于我市文学领域出人才、出作品的功德事,可叹可赞。支撑起这个讲堂的副刊编辑在繁忙的工作岗位上要编稿子,在琐碎的家务中还要带孩子,每月还牺牲休息时间办读书会开场子,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无私奉献精神,对此我们要对她报以赞许的掌声,并为水韵沙澧读书会点赞,还要谢谢《漯河日报》。


上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