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蔚亮
小城叫郾城;高中叫漯河四高,原名省立郾中。小城不大,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享有盛名;小城不大,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才俊辈出。
四高,扎根于郾城这座幽静古朴的小城里。她北依明代古城墙,城墙不长,却号称“石磙城”;她怀抱许南阁祠,祠堂一般,却因“五经无双许叔重”久负盛名;她南望“大成殿”,殿不恢弘,却因“文庙”著名;她西眺“镇河铁牛”,牛不大,静静地守在城西河畔,历经沧桑;她与一路之隔的“彼岸寺经幢”遥相呼应,风吹雨打,却依然闪烁着智慧灵光。
四高犹如我深爱的小城:古朴而不奢华,低调而有风韵。来到郾城,来到四高,是我生命中最美的邂逅。
二十年前,当我走进四高校园,瞬间被打动了,内心交织冲撞着一个声音:我要的就是这份古朴宁静,这求知的吉祥地!千年祠堂是她的外表,波澜不惊的池水是她的内在气质,气势庄严的牌楼式大门、古朴典雅的将军楼、稳重大气的教学楼是她深厚底蕴的外化。
当我作为高中生真正融入四高,品读着掩映于翠绿中的建筑,品味着历史的厚重和文学的绚美时,四高注定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花香四季、静谧祥和的园子使我增加学识,温润内敛、学识渊博的名师风范让我沉静思索。犹记得慈母严父般的师长,正是他们的青春汗水滋润了学子干涸的心灵,圆了莘莘学子的梦。工字楼204教室走出了共和国将军,教学楼106教室培养出河南省两任卫生厅厅长,还有102、203、308教室走出了许多博士、院士等。精神的光芒,榜样的力量,为我走上三尺讲台找到了坚实的支撑。
我曾为命运多舛无奈过,但从四高一路走来,我释然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我们都有畅想未来的权利,但未必每个人都会为梦想找到合适的停泊地。所以,我们要学会选择,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校,不一定非得是顶尖的。
2008年,郾城一高升格为市直高中——漯河四高,并在同年成为河南省示范性高中,四高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四高是一所有个性的学校,个性决定魅力,魅力来自办学特色、文化传承。高中之名,不在城大,不在楼高,不在喧嚣;在于教师风范,在于书香校园,在于深厚底蕴。高中的经历,不是单纯的知识累积,而是一份向理想的大学殿堂靠拢的内驱力。当你离开这里时,你带走的不是大楼,只能是你自己,一个浸染了厚重底蕴、重新塑造过的、完整的自己。
四高是一个宁静的地方,是一个可以放飞自己、绽放自信的青春舞台。
不到四高,你就无法理解郾城的人文厚重;不到四高,你可能永远无法理解米兰•昆德拉的那句名言:人生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
(作者系漯河四高语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