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或功能障碍,包括GFR(肾小球滤过率)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的GFR下降(<60ml/min)大于等于3个月,称为慢性肾脏病。
病因
1.原发性肾脏疾病。
2.继发性肾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高尿酸,代谢综合症,红斑狼疮,肝脏病,梗阻性肾病等。
3.先天性。遗传性肾脏疾病,如多囊肾等。
临床表现
血尿、蛋白尿、少尿、多尿,夜尿增多、高血压、贫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皮肤瘙痒。
预防
1.定期体检。大部分的肾脏疾病可以通过尿检早期发现,肾功能检查也必不可少;
2.合理饮食。忌暴饮暴食,忌想吃就吃,忌食太咸太甜太油太多;
3.预防感染。乱服感冒药可致肾损伤,感冒拖延、咽喉炎也可引起肾脏病,需加强锻炼,劳逸结合;
4.遵医嘱用药。多种药物成分均需经过肾脏排泄,所以,有病听医嘱,用药前咨询;不乱用抗生素;不用肾毒性药物;避免或减少肾毒性药物接触。
5.适时排尿。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形成尿液1.8L左右,故每天需喝1500~2000ml的水,以保证出入平衡;尿在膀胱里太久易繁殖细菌,并经输尿管上行感染肾脏,故不宜憋尿;
6.控制血压,预防肾脏受累:戒烟,减肥,减少酒精过量摄入,体育锻炼,减少盐的摄入,个体化选择降压药物,控制血压长期稳定、达标;
7.控制血糖。监测血糖、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合理用药,进行肾脏疾病筛查;
8.控制血脂。食疗+药物治疗;
9.控制血尿酸。减少富含嘌呤食物摄入,避免诱因,多饮水并碱化尿液,抑制尿酸生成,促进尿酸排泄;
10.慎用止痛剂。止痛药是双刃剑,长期使用可出现肾损伤,部分止痛药还有心血管副作用。
专家链接
周瑞琴,市三院内一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现任漯河市医学会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漯河市医学会糖尿病及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漯河市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漯河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专家。擅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遂糖尿病、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治疗,肾病综合征、急性肾衰、慢性肾脏病及各种中毒的抢救治疗有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