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思盈
2017年1月17日晚,大型现代戏《白发亲娘》通过重排,在市人民会堂为群众做首场汇报演出。作为省纪检委指定为2016至2017年赴全省各地巡演剧目之一,该剧在戏剧舞台上屹立十五年后再次以全新的面貌呈现给观众。演出之前,记者采访了该剧的编剧、我市知名剧作家余飞先生。
据余飞先生介绍,《白发亲娘》创作于2002年,当年就是由我市豫剧团立上舞台,并参加省第八届戏剧大赛的。大赛中凭着剧本对主题的深刻揭示和演职人员精湛的演技,该剧一举囊括了赛事所设的全部金奖,并在之后的两年间,陆续夺回省“五个一”工程奖,省“优秀文艺成果奖”(政府奖)和全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金奖,2004年,又应邀晋京汇报演出,得到首都观众和戏剧界的高度赞赏。历经15年后的今天,《白发亲娘》先后换了三代演员,演出了1000多场,并陆续被搬上了荧屏和银幕,但该剧仍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被省纪检委确定为2016至2017年赴全省各地的巡演剧目。巡演前,根据省市有关部门的安排和该剧在演出中发现存在需要修改的情况,编剧对剧本进行精益求精的修改,剧团又从上级有关单位邀请了导演、舞美、音乐、配器等高水平的专家加盟,并重新组织演员进行了重排。在市纪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的支持和关注下,重排从2016年12月下旬启动,最终于2017年1月17日被搬上舞台。
谈及本次重排,余飞先生对导演王香云和整个主创团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年轻的导演对剧本的把握十分准确,调动了一切艺术手段使该剧全面升华,加上舞美、灯光及其他各方面全力配合,这个戏的确呈现出了全新的面貌,我相信会得到观众的认可,同样也能得到领导的认可。”
“什么是好作品?不是靠‘吹’,不是靠‘捧’,更不是靠钱‘砸’出来的,时间和观众是检验文艺作品优劣的试金石!这个戏15年经久不衰,演出了1000多场观众长看不厌,就说明了这一点。”余飞先生谈及现在有许多为参赛、获奖或为其他耗费巨资而打造、却在完成了人为赋予它使命后就被压入箱底、观众很难见到的所谓的作品时这样说:“写戏,不求成名,不为得奖,只想让老百姓看了还愿意看,这就是我对作品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