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1月24日 星期

蒸馒头


■何淑丽

对于以吃面食为主的北方人来说,蒸馒头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

特别是到了春节,享受美食是人们对自己辛苦一年的慰藉,旧历风俗,年前就要把年货备好备足,馒头是其中最基本而又最不可少的,故有“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的说法。因此,各家各户都会蒸很多的馒头,这不仅是家境殷实的标志,更预兆来年生活事业的富足安康。听家里老人说,那时蒸的馒头甚至可以吃到二月二,现在想来觉得不可思议。如今,大街上大大小小的店铺里,卖馒头的有的是,不用自己动手,就可以吃到白白的馒头,也是不错的。但在市集上买的馒头,味道总不如自己在家亲自做的纯正,所以,如果有时间,春节时自己蒸馒头,既能吃到馒头的麦香味,在忙碌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儿时的年味,可谓一举两得。

小时候,总是看到大人们忙忙碌碌的,发好大的一盆面,来回揉、用劲揉,越揉越筋道,然后,就开始做各种馒头了,看到馒头入了锅,用大火烧,小小的厨房里随之变得暖和起来,蒸气升上来了,弥漫在屋顶,好似虚幻的仙界。家人邻里的谈笑声,使小小的空间充满了温馨,心头充盈着幸福和满足。问大人还有多长时间,答曰,出去玩去吧,回来就可以吃了。真的找小伙伴玩去了,玩得很尽兴,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是到该吃饭的时间了?还是天快黑了?回家一看,厨房的案板上,馍筐里,到处堆满了胖胖的、热气腾腾的大馒头,用各种不同的姿态和我打招呼,怎么小小的面团一会儿变得这么大了?我最喜欢吃的是枣花馍,醉翁之意不在馍,在于红枣也。但枣花馍一般是用来招待客人的,平时吃不得,但正因为它的不易得,才回味至今。

长大了,我自己也会蒸馒头了。

同样的,发面、揉面,做圆圆的馒头,让它不仅好看,更象征一家人祥和团圆。在馒头里加入葡萄干,不仅增加了甜甜的味道,更象征着一家人生活的甜甜蜜蜜。把面擀薄,里面包上红糖,做成糖包,可以做成三角形,也可以包成弯弯的新月形,儿子最爱吃,谓之月亮糖包。或者里面包上红薯,做成红薯包,小孩子们很喜欢吃。“枣花馍”,顾名思义,像花一样的、上面有枣的馒头,因为形状像花,所以,做起来颇费时间和功夫,但人们总喜欢做。我想,不仅仅是因为“枣花馍”的形状似花,看起来赏心悦目,更主要的是它谐音“早发”,道出了人们渴望过上富足生活的心理,也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期盼,所以这种习俗才延续至今。除此之外,有的还做成了各种动物的形状,看起来栩栩如生,让人不忍食之。这时的馒头,不仅仅是充饥的食物,更是一件艺术品。逝者已去,但活着的亲人不会忘记他们,从蒸馒头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来。婆婆教我做专门祭祀用的馒头,“上坟请祖上大供”,来悼念死去的亲人,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尝尝亲人做的食物,这是多么无奈而又浪漫的一种表达哀思的方式呀。

馒头做好后,就可以放到锅里蒸了。时间到,关上火,揭开锅盖,迎面扑来一股热浪,透过薄而轻的白色雾气,原来独立的馒头现在亲亲热热地挨在一起,体积增长了好多,白白的,却不是直白,胖胖的,也不是臃肿。经过这番历练,它们仿佛有了灵气,好像在和你对视,诉说他们的经历,或是在展示他们的新面孔,又好似以更冷静的眼光重新看待这个世界。想起小时候奶奶曾说过,馒头蒸得又白又暄的人,日子会越过越红火,想想,是有道理的。能潜下心来蒸馒头的人,会从小事做起,有好的心态,能把馒头蒸得白白大大,善于学习和总结,有强的能力,好的心态加强的能力,日子怎么会不红火呢?

更重要的是,在做馒头的过程中,想起了小时候的经历,体会到了家人无尽的关爱,同时学会用食物回报亲人浓浓的满满的爱,而生命,就在这爱中传承下来,生生不息。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