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见习记者 李文姣
儿时的经历总会在无形中影响人的一生。对于从小在农村长大的王秀巧来说,最让她难忘的就是小时候农村老家的压水井。王秀巧说:“能压出水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别看井里水很多,想要压井出水还需要水引子。”小时候,王秀巧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压水。压水之前需要先舀一瓢水倒到井里,接着上提下压水井的金属杆,如此呼呼几下,这瓢水就引着井里的水哗哗流出来了。能压出水,最大的功臣是那一瓢水引子。
长大后,王秀巧走上讲台成了一名人民教师。在她心中,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一个巨大的宝藏,都蕴含着无限的潜能。一个优秀的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很多知识,更要激发他的潜能。王秀巧认为:“老师就该做那一瓢水引子,把学生的水源源不断地引出来,化腐朽为神奇。”
推行自主管理
锻炼学生能力
虽然王秀巧管理的都是小学生,但是她还是大胆地在班级里推行了学生自主管理,充分相信学生,让班里的孩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个人都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翁。为了让班级更和谐,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们的能动性,王秀巧在关注学生认真办事的同时,特别邀请学生一起参与制订规则。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不单要遵守规则了,他们是规则的制订者,保证规则的约束力就成了每一个人都想要去做的事情。王秀巧要求规则要有底线,要具体、精简、可行性强。最后,班级规则书面化成《班级公约》,每月总结一次,要批评还是要表扬,孩子们都心服口服。
王秀巧说:“我想要每个孩子都参与班级事务,参与进来的人越多,执行度越高。规则的执行是两方面的,学生制订了规则,老师要坚持检查。只有老师认真检查评比了,学生才不会半途而废。班级公约既然制订,就得全员遵守,不能朝令夕改。”
有一次,班级正准备举办一次演讲会,可王秀巧突然得到开会通知,且不能缺席,于是,王秀巧提前走进教室,让各小组把推选出来的演讲名单交给宣传委员,并告诉学生,上课铃响时演讲会准时开始,而她则平静地去教导处参加会议。等她回来时,看到在班干部的组织下,主持人、演讲者、工作人员、观众各负其责,演讲会正井然有序地进行。班里学生遵守规则的自我约束力、办事的潜力都被王秀巧这个水引子开发出来了,老师在不在班里都一样。
解决难题
变成半个心理学家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在一个班级里进行了一次心理测量,预测哪个孩子将来会有成就。当学生答完试卷后,他随手勾了几个孩子的名字,并以赞许的口吻公布了这份“最有发展前途者”名单,结果上了名单的孩子个个成绩有了较大进步,且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
王秀巧笃信这个实验提出的罗森塔尔效应,你相信一个人怎么样,他就会怎么样。她时刻提醒自己:“多关注自己想要的,而非不想要的。”
曾经,王秀巧也有烦恼——班里一个男孩特别调皮,犯下的错误不计其数:课间推搡别人;朝坐在办公室的校长头上投纸团;座位上垃圾遍地;不写作业;经常偷东西。为此,王秀巧焦虑得度日如年,束手无策。
事情在王秀巧听了一场心理健康讲座后有了改观,她试着寻找改变的方法,“多关注自己想要的”。于是,有天晚上,王秀巧给男孩的妈妈打电话,请她督促孩子完成作业。没想到,第二天,孩子真的把作业完成了,连要求背诵的书也背了。王秀巧对他好生表扬,他开心地笑了。王秀巧就与他探讨怎么顺利地完成作业,他喜笑颜开地向老师讲述,老师也真诚地夸奖他。更让人惊喜的是,这个调皮鬼在后来的演讲会上,侃侃而谈,神采飞扬。慢慢地,这孩子变了。王秀巧说:“老师要引导学生看到‘小进步’的存在、‘小进步’的价值,促进小改变的发生和持续。成长是一个慢动作,日不见其增,月见其长。”
是水引子
也是引路人
春来冬往,日复一日。王秀巧已经是教育战线上的一名老教师。虽然她只是每天默默地在教室里耕耘,但收获颇多,各类校级、区级、市级、省级荣誉也纷至沓来:2014年10月,王秀巧主持辅导的学生社团《诗海漫步诵读社》,在漯河市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15年6月执教的《匆匆》一课,荣获市级一等奖;2015年12月市级课题《构建小学语文生本搞笑课堂的研究》研究项目验收合格;2014年9月课件《童年的发现》在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活动中被评为一等奖……此外,王秀巧还多次被评为先进教师、师德先进个人、模范班主任,她所带的班级也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集体。
弱水三千,王秀巧只取教书育人这一瓢饮;为人师者,她又甘为引出活水的一瓢水引子。钟情于教育,定情于教育,执着于教育,王秀巧的心血都洒在了讲台之上。她是压水井的水引子,更是学生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