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东
古今中外,文艺无不遵循这样一条规律: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艺都能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离开火热的社会实践,在恢宏的时代主旋律之外茕茕孑立、喃喃自语,只能被时代淘汰。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我们正投入极大地热情,我们会激发无穷的力量,躬逢其盛,与有荣焉,我们将不忘初心,使命必达,自信始终,逐梦前行。
不忘初心,使命必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初心就是在起点所许下的梦想,所追求的理想,最终渴望抵达的目标。但我们往往在前行中会忘了初心,迷了心智,失了精神。因为失了初心,我们走得茫然无措,多了柴米油盐的眼前,少了仰望星空的深邃;因为失了初心,我们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为什么来,要到哪里去;因为失了初心,我们在前行的路上忘了风景,多了风尘,少了清醒;因为失了初心,我们走得太快、太远,以至于丢了灵魂,多了担心,少了责任。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伟大的文艺展现伟大的灵魂,伟大的文艺来自伟大的灵魂,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要守住初心,砥砺前行,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牢记使命和担当,敢于向炫富竟奢的浮夸说“不”,敢于向低俗媚俗的炒作说“不”,敢于向见利忘义的陋行说“不”,只有这样,才能不忘初心,使命必达。
不忘初心,自信始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博大精深,包容万端,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真知和哲理,闪耀着取之不竭的思想光芒,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无数的历史和现实业已证明,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旗帜,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初心和归宿。抛弃了或背叛了自己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也是注定要失败的民族。文化中有历史,有英雄,有使命,有精神,忘记历史就是自绝祖宗;亵渎英雄就是自损锋芒;缺少使命就是自断手足;丧失精神就是自掘坟墓;放弃文化就是自毁长城。而要灭亡一个国家,毁灭一个民族,就会扭曲她的历史,抹黑她的英雄,腐蚀她的使命,摧毁她的精神,矮化她的文化,吾辈不可不虑不慎不防。
而文化自信是最基础、最广泛、最深厚的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文化自信,古代就不会有“魏晋风度”、“汉唐气象”、“汉魏风骨”,现代也不会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不忘初心,自信始终,文化自信,贯穿始终。
不忘初心,逐梦前行。“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我们的党就会立于不败之地。而党的初心就是带领广大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梦想引领着我们前行,我们也在奋斗中追逐梦想。在这个伟大的实践中,我们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快慰,我们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激动,我们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我们有“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守;我们也有“拔剑四顾心茫然”的犹豫,我们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我们也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迷茫,我们也有“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无奈。这都是逐梦前行的风景和歌曲,也是逐梦前行的困境和泪水,我们无怨无悔,我们奋勇前行,这都将成为逐梦前行的信仰和力量。
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要为伟大的时代鼓与呼,要投入到伟大的“中国梦”的实践中,走进人民、贴近人民、服务人民,歌颂人民,“要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鼓舞人民在黑暗面前不气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用理性之光,正义之光,善良之光照亮生活。”
让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忘初心,逐梦前行!
作者单位:漯河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