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点·关注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2月10日 星期

那一抹橙红


■张亚琼

土耳其诗人纳乔姆·希克梅曾经说过:“人的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会忘记的,那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母亲的面孔因为饱含着亲情,让人时时牵挂;城市的面貌因为折射出生活,让人回味无穷。美好的城市面貌,不仅能为市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还能散发正能量,凝聚人心,共同创造美丽家园。

漯河,是中原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美丽的沙澧河穿城而过。两河四岸优美的沙澧河风景区让人心旷神怡。我就生活在这样一座环境优美、空气新鲜的城市里,湛蓝的天空让生活在这里的居民称为“漯河蓝”。

仍记得去年七八月份,漯河处于骄阳似火的三伏天,室外气温逼近40℃,即使坐在开着空调的车中汗水也能将衣衫打湿。68、67、66……我正凝望着红灯倒计时默默发呆。“咣当!”一声清脆的响声打破了热得窒息的沉默,吸引了我的注意,从隔壁车飞出的一只空矿泉水瓶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抛物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与大地母亲来了个深度亲吻。车中的小伙子很惬意的听着音乐,也许还在陶醉于自己潇洒的扔水瓶姿势,这时,车流狭小的缝隙中走来一位环卫工老人,佝偻的背上,穿着橙黄色已然被汗水浸湿的马甲,虽然戴着帽子,但仍能看到他斑白的两鬓,汗水顺着黝黑消瘦的脸颊肆意地流淌。他缓缓地弯腰将躺在马路上的空瓶子拾起,然后放进系在身上的袋子里,颤颤巍巍地朝下一处垃圾走去。他单薄的背影,仿佛要融入夏日灼热的阳光中去,渐渐消失在车流中,不知道空瓶子的主人看到后是否会感到一丝愧疚。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此情此景令我感触颇深,创造美好的家园需要每个人都付出努力,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在车上放置便携垃圾桶,无论何时何地,从不随意丢弃垃圾,将垃圾分类处理,看到垃圾自觉捡起,同时也对自己的家人和孩子言传身教,即使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我希望能为建设美好家园添砖加瓦。

即便披星戴月、即便烈日炎炎、即便车流危险、即便默默无闻,从事城市清洁环卫的工作者们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城市的美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道路的畅通无阻竭尽全力,为市民提供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他们已然成为城市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一道亮丽的橙红色的风景。

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休闲时,我们每天都会制造很多垃圾,有些时候我们会很自觉地扔在垃圾桶里,有时却为了图一时方便就随手乱扔,而环卫工人却在不停地为我们破坏生态环境、破坏城市整洁的错误行为买单,也许有些人还会不以为然、有些人还会继续麻木、有些人还会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对美好干净的生活环境坐享其成,但是,你随意扔掉的不仅仅是垃圾,更是自己的灵魂、道德以及为人的修养。所以说,废纸、果皮、烟头这些垃圾其实不可怕,更可怕的是我们心灵深处的“垃圾”!

城市里依然车如流水马如龙,身穿桔黄色工装的环卫工人在不停忙碌着。清晨,他们用沙沙的扫帚声为人们迎来黎明;夜晚,在我们进入梦乡之后,他们才迎着路灯缓缓归家。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以路为家,只是为了给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如今,漯河道路整洁,一尘不染,草青树绿,生机盎然,沙澧河畔姹紫嫣红,曲径通幽、河水更是清澈见底。每一个晴天都会为我们呈现“漯河蓝”,但是你若问我漯河什么颜色最美,我会告诉你:是那一抹橙红,现在不仅仅是环卫工人穿着橙红色的衣服,有许许多多的学生、工人、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当起了志愿者,穿上那件橙红色的外衣,为“两城同创”增加自己的力量。

身在漯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我也有幸在单位组织的环保活动中成为其中的一员,体验环卫工作的苦与乐。通过参与环卫活动,让我体会到了维持良好环境的不易,更让我的心灵得到的净化。

伟大的挪威戏曲家、诗人易卜生曾说:“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我们每一个人既是城市的客人,也是城市的主人,我们既享受了城市的恩泽,同时也要为城市奉献。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我们共同守护漯河的绿水蓝天,守护那一抹橙红,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共同构筑伟大中国梦!

作者单位:漯河出入境检验验疫局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