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卫生健康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2月22日 星期

医者仁心 师者风范
——记我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漯河市康复医院(漯河医专三附院)康复科主任杨常青
杨常青为患者治疗。

■文/图 见习记者 陈金旭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慢性病患病率的逐年上升以及庞大的残疾人口数量,我国需要康复医疗的人数庞大。近年来国家对康复医疗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相关政策不断发布,行业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而早有人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端,专注研究康复专业多年,将自己的心血附注其中。他,就是漯河市康复医院(漯河医专三附院)康复科主任杨常青。

漯河市康复医院,藏身于有书香氤氲的漯河医专,安静而不失气度。近日,记者来到此处,见到了该院康复科主任医师杨常青,他戴着一副眼镜,显得儒雅而又令人信服,此时正为一位患者诊疗,多年的从医经验使得他在观察、询问之后即可判断出病人的病情,将病人需要采取的治疗方式娓娓道来。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杨常青教授毕业于河南中医院针灸系,对中医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从医以来,在为病人减轻病痛、治愈疾病之余,努力学习医学业务理论,刻苦钻研康复医疗技术。他将传统中医和现代西医完美结合起来,形成了中西并重的现代康复治疗技术,擅长运用传统针灸理疗结合现代运动疗法主治面瘫(面神经麻痹)、偏瘫(脑血管后遗症)、脊髓(神经)损伤和各种原因所致的颈肩腰腿痛等。

杨常青身兼数职,除了是漯河市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主任委员、漯河市干部医疗保健专家组成员、河南省针灸学会理事、河南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常委、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康复学会委员外,2016年12月7日被漯河市人民政府认定为漯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长期从事针灸康复理疗临床工作的杨常青从没间断过对医学技术的钻研和思考,曾发表国家级论文30余篇,编著医学高校教材3部。他撰写的论文《针灸结合小柴胡汤治疗少阳偏头痛的临床应用》获得漯河市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一等奖。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上发表的《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的康复疗效探索》等多篇论文多次获奖。杨常青因为表现突出,曾获得埃塞俄比亚卫生部援外先进工作者、漯河市“人民健康卫士”和漯河市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

前不久,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患者专门前来感谢杨常青。原来,这位小伙儿在外院做完骨科手术后,虽然手术十分成功,但是出院两个月后仍然需要靠插尿管来排尿,毫无生活质量可言。见此状况,小伙儿的主治医生也很着急,就帮他联系了杨常青为其进行康复治疗。杨常青在仔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后,采取了生物肌电反馈和督脉铺灸相结合的康复治疗方式,不到两个月就让小伙子顺利康复出院了。

为责任再起航

2016年,漯河市康复医院(漯河医专三附院)康复科被河南省卫计委认定为河南省重点培育学科,这一珍贵的荣誉不仅是对该科实力的肯定,更是对该科全体医护人员辛勤付出的最大褒奖。

除了做好医生的本职工作,杨常青还是一名传道解惑的师者。在漯河医专教学期间,杨常青就十分注重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将自己所学倾尽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到自己所在的科室实践、学习,并送他们去北京、广东等大城市进修。他的学生不仅师承了他的精湛技术,也受他感染,在工作中无私奉献。言语治疗师郭美美就是杨常青的学生,她在为一位有言语障碍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手被咬破,但仍坚持为患者治疗,终于使患者能开口说话。如今,杨常青培养的学生如今已经成为漯河市康复医院(漯河医专三附院)康复科的中坚力量。

除此之外,杨常青非常重视调整人员结构,积极做好医学毕业生的培养及高端康复治疗人才的引进等,希望能通过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及培训,获得新的医学技术和医学成果。未来,杨常青将围绕人才培养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主线,突出重点,具体目标,针对学科现有优势技术,打算通过五年时间的自主创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使学科达到国内、省内领先水平。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