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财经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2月28日 星期

城市更美丽 人民更幸福
——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6年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回眸

■本报记者 高海波 通讯员 张笑伟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对漯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委”)来说,2016年是全市城建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既是城建攻坚之年,也是难题破解之年,更是成绩值得点赞的一年。

2016年,市建委全体干部职工团结拼搏,主动作为,敢于担当,“撸起袖子加油干”,有力破解了一大批制约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问题以及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顽疾”问题。无论是改造道路、整修建设桥梁,还是改造排水管网,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在“两城同创”、扬尘治理等工作中,市建委“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城市管理进入有史以来最好的阶段,扬尘治理多次得到省住建厅、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在市建委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下,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人民的幸福感在不断增加。

扬尘治理 还市民以蓝天

2016年第一季度,我市空气污染持续恶化,前三个月空气优良天数仅有22天。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市建委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于2016年4月份在全省率先打响了扬尘治理攻坚“第一枪”,迅速出台了《漯河市建设工程施工扬尘集中整治实施方案》等20多个文件,在全省率先实施派驻环保监督员、专项督查巡查、“一票停工”、新开工项目环保备案四项制度。

为了更好地开展扬尘治理,市建委新购买环卫清扫机械车辆175辆,市区道路机扫率由原来的40%提升至100%。实施“以克论净、深度保洁”作业模式,市区道路清扫质量全部达到“双十”标准。抽调人员组建近200人的巡查执法队伍,干部员工不讲条件、不讲代价,发扬“白加黑”、“五加二”精神,驻点督察、日常巡查、夜间排查、突击检查,确保各项扬尘治理措施一一落实。

通过努力,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全市PM10浓度明显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2015年增加了42天。

城乡建设 在困难中推进

在目前的经济大环境背景下,再加上环保方面的限制,城建项目融资难、拆迁难、施工难等难题凸显。面对困难,市建委全体干部职工主动作为,积极攻坚,他们一方面继续促进全市建筑业平稳发展,不断提升建筑业发展质量;另一方面在保证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继续保持建设领域大局和谐稳定。两方面同时发力,为全市2016年城乡建设取得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市建委共启动了十大节点街区建设工程、十大城建重点工程、十项城建惠民工程及百个城建项目,共146项,年内完成投资246亿元。其中,由市建委承担的重点工程,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自加压力,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圆满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一批路桥工程投入使用,城市交通更加顺畅,群众出行更加方便。

与此同时,市建委以创建美丽乡村为载体,督促指导各乡镇持续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编制出台了《漯河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指导意见》,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乡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镇容村貌出现新改观。绿色村庄创建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取得实效,全市共推荐申报绿色村庄108个,审定44个。

管理服务 让幸福感递增

2016年是全市“两城同创”的关键之年,既面临着全国文明城市的“中考”,更要迎接国家卫生城市的暗访,市建委在其中承担的任务最重、压力最大。

面对沉重的任务和压力,市建委在依法行政的基础上,不懈怠、不抱怨,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推动了城市管理实现了质的突破。特别是针对几十年来根深蒂固的占道经营、出店经营、流动经营问题,市建委全力以赴,在市区开展了20多次、几百人组成的联合执法行动,铲除了影响城市环境秩序的顽疾,城市经营秩序进入了建市以来最好的一个时期,向“两城同创”的“大考”送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城市管理与为民服务相辅相成,想做好城市管理就必须将群众的利益放在最突出的位置,聚焦群众切身利益的核心问题,对群众反映的城市建设管理问题,坚持做到到达现场、应对处置、回应反馈“三及时”,全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让群众在城市管理和服务中获得的幸福感不断递增。为此,市建委持续开展惠民工程,改造提升金山路等23条道路路灯,安装背街小巷、“城中村”路灯300余盏;铺设燃气中压管网26.3公里,供热管网12.5公里;新建改造10座垃圾中转站、10座移动环保公厕,生活垃圾填埋场三期工程投入使用,环卫设施进一步完善;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共办理城管数字平台转件3.3万件,热线投诉1350件,受理率100%,处理率98%以上;扎实开展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全年共清欠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92起、清理数额5096.5万元、涉及农民工940人,有效维护了农民工的权益。

夯实基础 提升自身建设

2016年,市建委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学中做,以做反馈学,促进了学习工作的开展,更增加了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使自身实力不断提升。

在实际工作中,市建委不但通过“两学一做”有力推进城乡建设工作的开展,还使建委全系统在脱贫攻坚、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帮扶委属企业、财务管理、会务组织、政务督查、档案管理、值班接待、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也更加扎实有效,机关运行效能得到提升,有力地服务了中心工作和大局工作。其中,在脱贫攻坚、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和帮助委属企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尤为显著。

市建委由党组成员带领科级干部组成7个小组,到每个贫困户家中调查了解、摸排情况,然后在农村危房改造、教育培训、产业帮扶、转移就业、政府“兜底”等方面积极帮助落实脱贫方案。市建委共投入170多万元,帮助贫困村整修完成9条道路、总长4200多米,配设路灯300多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在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方面,办理及时率、满意率100%。在委属企业发展上,帮助中房公司创新发展,由原来的一元化发展转变为多元化发展,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帮助市政工程处向外市拓展业务,主动谋求长久发展;帮助设计院积极承揽设计业务,在设计市场急剧滑坡情况下,完成了设计产值400多万元;帮助沥青库、管线公司积极发展业务,减轻企业负担,促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