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4月6日 星期

古墓垒垒春草绿


■张 展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距今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这么一首《寒食野望吟》:“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从这首诗也能看出来,清明扫墓之风自唐代起就十分盛行,人们会在寒食节到清明节这几天,祭扫坟茔,慎终追远。这首诗是白居易某年来溧水探亲,看望时任溧水县令的伯父白季康时所作,描绘了唐人思亲情怀。诗人笔下的清明,旷野苍茫,古墓累累,凄风劲吹,纸钱纷飞,说尽了生死离别;黄土之上,人在哭泣,九泉之下的亲人却寂静无声。 其实这么多年来,我对清明的印象只是止步于课本,特别是耳熟能详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感受最深的,大概就是每逢清明,便淅淅沥沥下起的小雨吧。直到我上大学后的一年,回到老宅祭祖,才朦胧地体会到了一种别样的感情。 那天阴沉沉的,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地压在头顶,好像随时都会有迷蒙的雨丝垂下。我和父亲驱车来到了乡下的祖宅,脚下是湿润的土地,鼻中充斥着雨后的土腥气,推开吱呀作响的铁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疏于打理的庭院,石凳边的杂草快要没过小腿,前几年种下的香樟树也枝桠横生,配上这阴沉的天气,心中氤氲出丝丝萧瑟之感。稍作休息后,我和父亲合力除掉了杂草和多余的树枝,荒凉之色稍稍散去。不知从何处起的风,吹来了雨水的气息,我们便不做停留,拿出祭祀的工具,走入了距祖宅不远处的麦田。去年踩出来的小路已经被碧绿的麦苗所挤占,沿垅走去,一小片树林包围的坟茔出现在眼前。风还在不停地吹着,麦浪咝咝作响,好像在唱着一首低沉的歌谣。燃起黄色的纸钱,对着家族逝去的故人进行了叩拜,忽然想起了“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这句诗。熄灭了纸钱,确保不会发生危险后,我们走出了麦田。天依旧是铅灰色的,兜着大片的雨云,打着旋的风仍旧饱含着水汽,鼻腔里还是泥土的腥味,但是胸中却多了些不同的东西。这大概是对身边人的珍惜吧。 因为父母的父母都健在,我之前从未祭拜过家族的故人。突然感觉到自己很幸运,还能围在老一辈人的身边,对他们嘘寒问暖。头一次来到祖宅祭拜,打扫了庭院,跪拜了故人,感觉这片土地和自己有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血脉相连之感。

清明扫墓,祭拜的是逝者,温养的是心灵,在祭祀过程中,除去心灵的杂草,拂去心灵的灰尘,于时间的旷野上,找到自己的根,认识到还在世之人的珍贵,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追思了故人,洗去了浮尘,还是要抬起头,珍惜眼前之人。我想清明的一重意义,就是在挽别已故之人后,会更加认识到身边人的珍贵吧。古墓垒垒,春草却是新绿,故人已逝,起身回头,身边还有亲人。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