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艳艳
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舌头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读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由洪应明收集整理编撰而成的《菜根谭》,你不会感到自己只是一个读者,只为了读而读,而是会慢慢地静下心来,在与一位充满智慧、心境平和、真诚坦荡的良师交谈。
《菜根谭》融儒、释、道三家思想于一体,以儒家的入世思想为经,佛家的出世思想与道家的清静思想为纬,从提高人的素养和品位入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方法体系。这四个方面各有其用,互为补充,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遇到困难挫折、意志颓废时,要用“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清;心稍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来开导自己、鼓励自己,战胜自我、走出困境,以积极自信、乐观向上的心态入世。
与人相处,要有“交友需带三分侠气,做人常存一点素心”的友爱精神,要有“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的博爱情怀;要有“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 的宽广心胸。
修身立业,当先树德。“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立业不思种德,为眼前花”。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对德与才也有类似的描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真是先贤所见略同啊。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被金钱名利蒙蔽了双眼,被欲望诱惑糊涂了心智。无论是古圣先贤还是白丁俗客,无论是高端精英还是普通百姓,倘若人人都立德守德,那么这世界一定会成为美好的人间。这沉淀百年的智慧,历经岁月的磨砺检验,提醒我们“无德无才是废品,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德有才是精品”。
忙碌的生活,快节奏的工作,无时无刻不在的竞争让我们疲于应对,在这喧嚣的尘世中我们被灯红酒绿蒙蔽了双眼,对这世上太多美好的东西都视而不见,又如何能在“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著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呢?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没了清净的耳根,甜美的味觉,灵活的双腿,想到“石火光中争长竞短,几何光阴?蜗牛角上较雌论雄,许大世界”,也许会发出人生苦短,光阴虚度,何必当初的无奈叹息。我们是不是该给心灵找个家,让思绪放松一下。回归大自然吧,那里有“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静里听来,识天地自然鸣佩;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闲中观去,见乾坤最上文章”、“霜天闻鹤唳,雪夜听鸡鸣,得乾坤清纯之气;晴空看鸟飞,活水观鱼戏,识宇宙活泼之机”。在大自然中舒展疲惫的心灵,放松劳累的身体,在山水间物我两忘,返璞归真,识得天性之真机。
生活给了许多选择题,我们早已知道怎样去选择,但是有多少次选择算是明智的呢?犹豫彷徨、迷茫困惑,不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选是明智的。读了这本书后,大有醍醐灌顶之感,心情顿时觉得明亮很多,踏实了很多。书上讲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修身立业的方法,积极入世的心态等,给我很多很多的启示。如书上所说,一个人的思想不应该被欲望蒙蔽,太多对物质的欲望会阻止理想的完成,牵绊我们前行的脚步。我们要怀着“宠辱不惊,闲看厅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淡泊与宁静,怀着“事来如沤生大海,事去如影灭长空”的从容与豁达。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扮演好自己的人生角色,担负起自己应该的职责。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菜根谭》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让我反复咀嚼,细心品味。它如一溪清泉,涤荡我心灵上的灰尘,化解我心中的块垒,使我心境开阔明朗,充满阳光,让我对人生的意义,生命的真谛有了更加清醒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