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一:避免使用肾损害药物
孩子感冒发烧等常见病多发病,能不用药尽量不用药,实在需要吃药,也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尽量避免选用肾毒性较大的抗生素。
专家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可能导致肾损害的药物,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如甲氧西林、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拉啶)、氨基糖苷类(如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磺胺类、非甾体类抗炎药、抗肿瘤药物等。
值得注意的还有解热镇痛药。乙酰氨基酚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解热镇痛药,但3岁以下儿童应慎用。临床不少儿童在服用感冒通(含双氯芬酸钠)后出现血尿,因此这类药儿童是不应该使用的。
原则二:不要一生病就急忙吃药
孩子一生病,部分家长往往就忙着让孩子吃药,有时甚至未在医生指导下多种药物混吃。
一般的常见病比如普通感冒、发烧,整个病程持续5~7天很正常,这期间孩子可能会反复发烧。有些家长总担心发烧会烧“坏”孩子,发烧未超过38.5℃时就让孩子吃各种退烧药,甚至让孩子一天吃多次退烧药。
专家说,新生儿发热,不建议使用药物退烧,应以物理降温为主;1~3个月的婴儿,视病情需要按医嘱治疗;3个月以上的婴幼儿,体温超过38.5°C才需要服用退烧药。
原则三:不同时使用3种以上药物
专家指出,药物过杂,互相之间作用可能抵消,而毒性反应却相加,不仅疗效不好,还会出现不良反应。如将磺胺与维生素C联用,可加重肾脏中毒;青霉素与阿司匹林同用,可降低青霉素的抗菌功效。至于青霉素、氯霉素、磺胺药一齐上,或头孢菌素与庆大霉素为伍,同样有上述危险。
同时,用药应避免药物剂量过大,疗程宜短,尽量不要同时使用超过3种以上药物,连续使用某药物几天仍没有效果时,应根据医生意见更换药物或治疗方式。李 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