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刘彩霞
通讯员 张付民
召陵区人民医院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结合自身医疗行业特点,把方便患者就诊和提高贫困户医疗健康水平作为出发点,推出一系列便民惠民措施,着力解决农村贫困人员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让群众看到医院在脱贫攻坚中的变化,切身感受到脱贫攻坚带来的实惠。
全面推广医联体新型服务模式
近年来,面对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需求规模不断扩大和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召陵区人民医院积极发挥区级医院在分级诊疗工作中承上启下的作用,全面推进区域医疗联合体系建设。
召陵区人民医院积极与区域内的召陵镇卫生院、万金镇卫生院、康利医院等十家医院组成区域医联体,明确工作目标、任务以及医联体各方的责、权、利,形成了贯通上下的医疗联合体。医疗联合体内成员单位可根据病人病情需求,在本单位开具各种医技检查检验申请单,到召陵区人民医院完成缴费后便可直接进行检查,无须办理挂号、开单等手续。医院开通了24小时电话服务,对医疗联合体内基层患者转诊开辟绿色通道,做到优先派车、专家接诊、检查、住院,实现了乡镇卫生院与区人民医院之间的有效衔接,确保了患者病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同时,待患者进入康复期后,可继续回到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检查结果互认互通,无须重复检查,减轻了患者的看病负担,加强了医疗服务的协调性、连贯性、整体性。
作为二级综合医院,召陵区人民医院成立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影像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专业组,制订了医联体内部统一的疾病诊疗常规标准,规范了各项考核检查细则标准,并在医疗联合体内部推广应用,确保医疗诊治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医疗联合体各成员单位可确定1~2个重点建设专科(或专病),召陵区人民医院相关临床科室与其建立一对一对口帮扶,共同制订专科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按计划分步骤进行逐步落实,提升医疗联合体内成员单位整体医疗诊治水平。同时,医院每月安排学科带头人或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专家,到医疗联合体各成员单位坐诊、会诊,开展巡回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和业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高级职称资格考试前,均安排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一年,医疗联合体内的基层医务人员可定期到召陵区人民医院免费进修。
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据了解,大多数贫困户中会有家庭成员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或重大疾病,常年医药费花销使得贫困家庭入不敷出、家徒四壁。因此,解决贫困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成为脱贫攻坚工作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扶贫攻坚工作推进中,召陵区人民医院自觉强化政治担当,把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活动与扶贫攻坚有机结合,让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享有更高质量、更加优惠的医疗服务。
依托召陵区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该院与乡镇卫生院和村医形成“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深入各镇(街道)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为居民进行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健康咨询、用药指导等医疗服务,居民可根据需求在召陵区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医这个组合内自行选择就医,包括其家庭主要成员都可享受健康管理、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诊疗、门诊预约等一系列服务。考虑到各镇、村普遍存在一些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残疾人等,家庭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定期电话回访或提供上门就诊服务,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及时为患者办理就医、转诊等。同时,对签约家庭医生的贫困人员来院就医,实施门诊医技检查费减免20%,住院费用在新农合报销后,自费部分治疗费再减免20%的优惠政策。
积极推行便民惠民服务
便民惠民,重在落实。为了让广大群众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召陵区人民医院积极转换思路,大胆创新,通过考察论证、多方征求职工患者意见,打破以往“先交钱,后看病”的传统就医模式,推出了“先住院,后付费”零押金诊疗服务模式。对纳入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的病人,不交一分钱即可住院治疗。出院结算时,只需向医院支付新农合、医保报销后的剩余费用。这种诊疗服务模式的推行,拉近了患者与医院、医生之间的距离,既彰显了医院的实力,也提升了医院的知名度、美誉度。
为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负担,召陵区人民医院把每月的5日、15日、25日定为医技检查优惠日,凡当天前来就诊的门诊患者,均可免费检查。每月定期组织临床、医技科室业务骨干,深入各镇(街道)开展义诊活动,免费向群众赠送药品。同时,医院开办了准妈妈、高血压病防治等健康教育课堂,定期向群众普及健康教育知识。
为了方便患者就诊,召陵区人民医院相继推出了方便轮椅、候诊座椅、便民针线包等各项便民设施,并针对医院新址过往公交车辆少,群众往返不便的问题,推出住院病人免费接送服务,并开通两辆28路终点站到东院区的免费接送车。
一系列的便民惠民举措,拉近了医院和群众之间的距离,和谐了医患关系,真正做到了“方便于民、让利于民”,让广大群众享受到了零距离、便捷、优惠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