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晨光
健康是与生俱来的财富,但要终身维持它的价值还真需要下功夫。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至少有五大类:遗传因素、气候地理、社会因素、医疗条件和自我管理。每个方面都做好,才能使健康保值。
社会上流传着多个版本的健康标准,如:能吃能喝没病;不痛不痒不是病;有钱难买老来瘦等。也有人把健康概括为“四快”:吃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
这些都不全面,随便说说也就罢了,但有些人还真把它们当成了真理,结果延误病情,导致治疗难度加大,甚至危及生命。
医学家按照健康的程度把人分为三种状态:健康为“第一状态”,疾病为“第二状态”,亚健康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种状态”。
调查显示:健康群体大约只占15%,疾病群体占15%,剩下约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健康不是自己认为健康就健康了,有一定的标准。世卫组织(WHO)衡量健康的标准有十条。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且不感到过分紧张与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参照上述条件,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发现自己不是太健康,但也不是患病了。这种机体内出现某些功能紊乱,但未影响到工作学习生活,主观上有不适感的状态是亚健康。
亚健康的特征是体虚困乏、易疲劳、睡眠质量差、注意力不易集中、晕车耳鸣、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在心理上表现为:情绪低沉、反应迟钝、失眠多梦、白天困倦、记忆力减退、焦虑、易惊等。
亚健康状态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它提醒我们拥有健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要用科学的标准衡量和管理健康,让这个与生俱来的“财富”保值增值。
让健康保值增值,其实很简单。WHO指明了道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这是正道,切莫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