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运生
七岁那年的一个下午,我正在一棵枣树下蹦跳,忽听父亲唤我去入学。巨大的欢欣像旋风一样把我推到村办小学,在坑洼不平的教室地面上,我歪歪扭扭地写着“一二三四……”便通过检测、顺利入学。小学五年级后,便离家到外地求学,十几年,学习虽苦,却一直对学校对学习情有独钟。高考志愿,我填报了师范中文专业,梦想成为一教师,诗意游走于中学校园。
读师范时,一亲友激励我:“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乃人生之大幸!”自此,我慨然以此自励。大学期间,疯狂地读书,图书馆成了最爱。毕业前夕,每个学生都要讲一节汇报课,平时默默无闻毫不起眼的我,那晚一鸣惊人,语惊全班,获得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受到了听课老师的高度赞扬,被评为全班仅有的两个优秀之一。教学实习两个月后,两班学生对我恋恋不舍,对教育教学热爱的情怀,让我轻陶浅醉。
但就业的阴云,时时在我这个贫家子弟头顶盘旋,但我仍然轻轻叩响了郾城一高的大门,毕竟,它是郾城的最高学府,是我梦圆教育、教授英才的神圣殿堂。
那年7月1日,我获知可以到郾城一高试讲,三天后,一袭被洗得薄如蝉翼的白短袖,把清瘦的我送到一高语文教研室,面对一大群领导老师,我不停地用手掌擦抹黑板粉笔字,额头渗出晶莹的小水珠,但是,看到杨清宇校长那么神情专注,高大宽、张四龙等老师那么认真投入,我精神一振,开始进入角色,滔滔不绝,沉浸于朱自清的荷塘之上、月色之中。
几天之后,我去学校探问,主管教学的王校长热情地说:好好准备,开学上课。”幸福来得太快太猛,郾城一高已向我这个穷孩子张开无私热情的臂膀,我怎不对郾城一高充满向往热爱、对郾城一高领导充满敬意、对郾城一高的语文组同仁充满感激呢?
从那时,在这里,我开始在这个大家园播洒、收获,在教育的大道上,为爱驱使,一路前行,缘定教育,一晃22年。
22年间,我目睹了学校翻天覆地的变化。22年前,学校瓦舍低矮、陈设破旧,而今,东西校区遥相呼应,高端厚重文明。这期间,筚路蓝缕的艰辛,曾让漯河四高负重前行,今天,省示范性高中的招牌、现代化一流校区高端设施的背后,有着校领导班子的呕心沥血,有着四高人的坚韧负重满腔热情。置身四高22年,任谁都会受到感化,在领导同事的激励感召下,我没理由不奋然前行。
22年间,我感受着四高语文组的求精求实、团结奋进、敬业创新。语文组张四龙主任与刘翠萌、王改名等老师,对学校全心全意,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同事无私帮助,对自己严格要求;语文组的全体同仁,备课扎扎实实、上课热情洋溢、听课积极主动、评课辣味十足。这一切,体现了四高人对教育深挚的严和爱,这些严和爱,使语文组攀越一座又一座高峰,获得一个又一个荣誉:学校的高考作文独领风骚;语文组先后获得省市五一劳动奖和青年文明号。置身这样的集体,让我怎不奋然前行?
我是幸运的,我遇到了开明睿智的领导,遇到了求实上进的同事,他们对我的帮助关爱,让我奋然前行。我是幸运的,1996年,刚工作的第二年,我就被学校委以重任,担任实验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第一次教高三,王校长对我语重心长地说:“既然上了高三,就要在教学上下一番硬功夫,争取连续在高三待几年,成为把关教师。”我诚惶诚恐,早就听说王校长担任教师时,备课总是熬到深夜,半学期教案写了二十多本,他不到而立之年,就成为全市教育界尤其是数学界的翘楚,成为重点高中的校长。以此为激励,我怎不奋然前行?
因此,当晚上十点半离开学生寝室、早上五点钟进寝室叫学生成为常态时,我累并快乐着;当为了第二天的课堂上精彩迭现、寒冬深夜我晃着冻僵的双脚时,我冷并充实着;当我为了弄懂一个疑问、乘公交去市区书店查阅资料时,我忙并陶醉着……手下有英才,责任须在肩。
我在教育中充实提高,我在教学中成熟成长,学生的烂漫让我快乐,语文的神韵让我幸福。爱,让我奋然前行。
在学校的支持下,我进修了硕士研究生,在领导的鼓励中,我多年担任高考评卷作文组长,在学校的推荐下,我被选拔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在爱的驱使下,我依然在不断地奋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