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鹏
重读张作耀先生的《刘备传》和《曹操传》,再一次深切地缅怀书中英雄们的情怀,静静地品味着各种情境之下的英雄们如何从不名一文到一鸣惊人,如何从颠沛流离、寄人篱下到稳扎稳打、自立门户,又如何在大厦将倾时力挽狂澜。
三国是一个群雄逐鹿、群英荟萃的时代,在近百年的杀伐征战中,涌现出了曹操、刘备、孙权、袁绍、公孙瓒、刘表等一大批卓越的统帅,诸葛亮、司马懿、郭嘉、贾诩、鲁肃、周瑜、陆逊等一大批睿智的谋士,吕布、关羽、张飞、张辽、徐晃、甘宁、程普、太史慈等一大批无敌的悍将。
在如此众多的风云人物中,谁才可配得上是英雄?
青梅煮酒时,曹操一语中的: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意思是英雄只有两个:曹刘,其他的一切都是狗熊,甚至连狗熊都算不上,草包而已。
易中天在品读三国“青梅煮酒”之时,将曹操的意气风发说成是率真坦诚,将刘备的忍辱负重说成是装孙子,明显带有个人的好恶,略显偏颇。曹操的率真固然是其真本色和诗人气质的表现,但刘备的唯唯诺诺绝对不是装孙子。曹操的坦诚直率、不卑不亢,刘备的能伸能屈、忍辱负重,都值得学习和品味。曹操在此并不奸诈,刘备在此也并非虚伪,同样是英雄,只因为地位、实力、时势不同,而英雄之气迥异而已。
曹操其时气焰正盛,意气风发也在情理之中,冒险敲山震虎也未尝不可。而刘备此时正寄人篱下,因踌躇满志而卧薪尝胆,自然不想树大招风,英雄死于出师未捷时。大丈夫能屈能伸,这句话在青梅煮酒时,更好地得到了体现,曹操是体现大丈夫的“能伸”,刘备是体现大丈夫的“能屈”。青梅煮酒论英雄之后,刘备马上斩杀车胄夺取徐州,英雄相毕露。
英雄不总是强悍的,这是刘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丰富着英雄的内涵。强者有强者的撒手利器,弱者也有弱者的生存之道,达尔文的进化论只说“适者生存”,却不提强者生存,纵观三国史,董卓是强者,吕布也是,在赤壁之战时曹操是,在夷陵之战时刘备也是。纵观世界史,适者总会比强者更容易生存。拿破仑是强者,纳粹也是强者。
人们对曹刘两位英雄的评价,经历了一个有趣的过程。大约在南北朝之前,人们仍然能够较客观地评说他们。但是至少是从宋代起,曹刘就开始具备了脸谱化的雏形,苏东坡《林志》有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可见当时已有了尊刘抑曹的倾向,此后这种观念经过《三国演义》的演绎,尊刘贬曹更演化为国人的刻板印象。
近代以来,开始不断有人试图为曹操翻案、正名,鲁迅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然不是曹操一党,但总是非常佩服他。”新中国成立以来,郭沫若更是直接为曹操翻案,肯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历史功绩。毛泽东也对魏武帝颇为赏识,在其诗词中多次流露出对曹操这位英雄雄才大略的钦佩之情。更至于当代,一大批易中天们再次将曹操的大旗扶正,面孔重塑。
值得庆幸,英雄终归还是英雄。然而在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时候,曹刘却都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忘掉了加上孙权(不可强求曹操,毕竟那个时候孙权还很“嫩”)。尽管他们都承认孙权的父兄孙坚、孙策是骁勇无敌的上将,但也不过是匹夫之勇算不得英雄。
这个小小的错误,让曹刘两位英雄在碰壁了之后(曹操是赤壁之战,刘备是夷陵之战),才见识了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儿绝非等闲之辈。南宋词人辛弃疾有诗为证: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不过这也算是机缘巧合,天意作合,若非如此,天下何以三分,何以成鼎足之势?
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夕,仍小视孙权,意气风发地愿与孙将军会猎于东吴,结果华容道仓皇落败,后在合肥之战中又一次无法挫孙权军之锐,此时终于诗兴大发,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慨叹!而自此之后,曹操再也没有能够向江南扩张半寸领地,直至病逝。
刘备终其一生,都轻视孙权,视其为黄毛后生、紫髯鼠辈,为与孙权争夺荆州,不惜破盟开战(后因曹操袭取汉中班师,孙刘湘水为界,平分荆州)。殊不知后生可畏,猇亭一战,兵败夷陵,自己也险些被陆逊生擒,损却一世英名,悲愤交加,恼羞成怒,一命呜呼。
孙权与曹操交战时,曾两次乘船深入曹军水寨,皆从容而退,胆略与魄力可见一斑。船侧中箭而倾,就掉头让另一侧接着受箭以求平衡,巡视敌军水寨,还不忘羞辱敌军管弦齐鸣。
孙权、曹操、刘备之间的征战,无疑都是英雄对英雄的龙争虎斗。英雄与英雄的较量注定是一场悲剧,但是对后人等旁观者而言,却无疑是一场好戏,对于历史更是这样,因为主角都是星光熠熠的英雄。恰似司马仲达与诸葛孔明的彪炳千秋,恰似邓世载与姜伯约的你来我往。
史学家在对曹刘孙的历史功绩进行排名的时候,大多倾向于把曹刘排在第一位。
毋庸置疑,曹操是三国时代第一号英雄人物。单看曹操治下的泱泱大国,帐下的芸芸众生,就可想而知。据三国史研究者张大可统计,曹操的主要智囊团人物,魏国建立前有35人,称帝之后有93人。能把如此多的“聪明人”聚拢于麾下,自然有其“更聪明”之处,这正是其过人之处。陈寿也赞其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刘备因起自微贱,没有什么凭借,完全靠他不屈不挠的主观努力,打出了一片天下。所以,西晋史家陈寿倾心折服于他,喻之为高祖,自然在他的《三国志》里也多次为刘备张扬造势。说什么“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屋舍东南有一棵车盖形的大桑树,征兆贵人出世。
把曹刘排在前面,大概是曹刘二人几乎都是白手起家的,而孙则是继承父兄基业。但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孙能守住江山并不断拓展基业,与曹刘二人在群雄逐鹿中拼搏拓荒的历史功绩相比,丝毫不显逊色。
张大可先生就如此评价孙权道:“孙权不能统一天下,因受历史条件局限,有着多种原因,并非志存偏安。曹操、刘备、孙权都没能完成统一大业,而是各自创立了鼎足三分的国家。汉末群雄纷争,只有他们建成了功业,都是那个时代的一流英雄。如将三人作比较,恰如他们建国的区域大小一样,孙权应是居于第二位的人物,他的功绩逊于曹操,大于刘备。”
可以假想一下,若青梅煮酒再晚上个十年八年,也许曹操会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仲谋与操尔。(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