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振兴
7月22日,我在中原大讲堂·沙澧讲堂又一次听了李华强关于《说文解字》的专题讲座,这已是近段时间我听过他的第二场讲座。
我退休前,曾和李华强共事几年,对他颇为了解。他中等身材,胖乎乎的,一张娃娃脸总是笑眯眯的,风趣幽默,又有几分书卷气,憨厚而不失精明,活跃而不失沉稳,属于那种一见就让人喜欢的主儿。一次,几位文友谈论起他来,说了一大堆赞扬他的话,其中一位文友用漯河方言说的一句最为贴切生动:“华强这孩儿,耐烦人。”没错,他就是一个“耐烦人”的大男孩儿。
我问过华强,是什么原因让他爱上《说文解字》,走上了这条充满艰辛的探索之路?他说:一开始是被领导“逼”出来的。六年前,许慎文化园正在紧张建设中,市政协领导让他参与字圣碑林、辞书博物馆规划建设,协助做征集碑帖、辞书资料整理等工作。为了使自己不至于太外行,为了高质量地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他开始恶补古汉语、古文字知识。他把读大学时的古汉语教材、笔记统统翻出来,一遍一遍地复习;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啃《说文解字》;他买了许多有关的书籍,如饥似渴地阅读。越学越觉得许慎伟大,《说文解字》伟大,中国传统文化伟大;越学越觉得普及《说文解字》,传承传统文化是多么重要、多么必要。他说:“《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的老祖宗,是汉语的根。我们不能丢掉老祖宗,不能丢掉这个根啊。历史靠文字传承,文化靠文字延续,民族精神靠文字凝聚。学习它、传承它、普及它,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正是这种认知和使命感,促使他从被逼到爱上,从被动到主动,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一头扑进《说文解字》这条大河里,奋不顾身地向前游去。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如今,华强在许慎文化的研究和推广方面,已经初露锋芒,小有名气。他是河南省文字学会会员,经常组织参与许慎文化的研讨交流活动,承担了多项省、市许慎文化课题研究工作,曾受邀在央视《文化中国》、新华社《美丽河南》及地方媒体宣讲推介许慎文化,他主讲的“字圣与说文”课程入选国家图书馆视频公开课。
那么,他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渐入佳境,取得不俗成绩的?谈到这个问题,他笑了,笑容里有成就感,也有苦涩。他说,没别的,就是靠三股劲头:钻劲、傻劲、韧劲。有一次我去他办公室,他打开硕大的书架,里面满满的几乎尽是古汉语、古文字、训诂、声韵、探源之类的书籍。我问,这些书都读过了?他说,有的读了,有的正在读。多年来,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购书和读书。为了弄懂一个字,为了考证一个观点,他常常是茶不思、饭不想,呕心沥血,整个人都痴了。他常常夜不能寐,躺在床上还在兴奋地思考。有时,半夜三更,忽然有所疑、有所悟、有所得,就急忙翻身下床,写到纸上记下来,怕明天忘了。他就是这样,以目不窥园的专心致志,近乎痴傻的热爱迷恋,锲而不舍的执着坚持,不断地探索,顽强地攀登,苦着、累着,收获着、快乐着。
《说文解字》浩若烟海,博大精深,艰涩难懂,而且距今将近2000年,要讲给当今的人听,弄不好就会让人听不懂,或枯燥无味让人听不下去。然而,华强就有这个本事,他能把高深的学问通俗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枯燥的东西趣味化,不仅听得懂,而且能听得津津有味。他讲到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对古汉语曲解、对古文字误用的现象。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般都理解为学过之后,再不时地复习一下,不是很快乐的事吗?实际上,这个“学”是觉悟,“习”是实践的意思,正确的释义应当是:学了有所悟,悟到了就要及时地实践。又如:“学而优则仕”,一般都理解为学得好就可以做官。实际上,这个“优”是有余力,“仕”是做事,正确的理解应当是:学好了有余力就要去好好做事。再比如,有的书法家把美容美发店的“发”繁体字写成“發”,实际上这个“發”是发射、发生的发,头发的发应是“髮”。还有把故里的“里”写成“裏”,把皇后的“后”写成“後”,等等,闹了不少笑话。大家听了,犹如醍醐灌顶,有恍然大悟之感。听众在笑声中,畅饮着古汉语的琼浆,享受着古文字的芳香。同时也认识到,运用《说文解字》正本清源,正确理解和把握文字的本义和用法,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给别人一口水,自己就要有一缸水。你看他在讲台上洋洋洒洒,滔滔不绝,你哪里知道,这背后饱含着多少艰苦的劳动和心血啊!
他把近年来学习研究《说文解字》的成果,结晶为一本图文并茂的书。他查阅大量资料,旁征博引,转益多师,用了一年多时间,撰写了《汉字密码》。为了赶进度,他和同事经常加班加点至凌晨。这本书全面系统地阐释了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加强了《说文解字》和现代生活、现代字典的联系,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较强的普及作用。业内人士评价这本书说,它是“一把打开文字起源奥秘的钥匙,一条穿越部首‘前世今生’的纽带,一架通往《说文解字》宝藏的桥梁”。
谈到今后的打算,华强“野心”很大。他说:“我要把《说文解字》讲到全国去,讲到世界去。我不是要做什么专家,而是要为普及许慎文化尽绵薄之力,做辛勤的耕耘者、奉献者。”
看,这就是漯河儿女的胸怀和志气。漯河是许慎的故乡,我们作为漯河人不仅感到自豪和骄傲,更深感肩上负有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说文解字》是一座丰富的文化金矿,值得我们深度开发。2015年,中国文字学会、中国训诂学研究会授予漯河“中国汉字文化名城”称号,如何让这个称号名副其实,需要我们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要把普及包括《说文解字》在内的古典文化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用古典文化的营养哺育现实、滋润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文明、更加有诗意、更加有书香味、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