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海波
2017年,我市汛期的前期,全市几乎没下大雨,而在汛期的后期,多次出现大到暴雨和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连续的大雨、暴雨,甚至特大暴雨,让全市排水系统经受着极大的考验。负责我市市区的市管道路积水、涵洞积水、立交积水的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委”)面对异常严峻的形势,结合市区排水设施实际,倾尽全力防汛排涝,尽管有些道路还是出现了短暂积水,但确保了市区安全度汛。
“四到位”做好前期准备
在每年进入汛期之前,市建委总是把安全度汛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市建委党组要求做到“四到位”,确保市区安全度汛:
履职到位。市建委根据职能,对7600多座排水窨井进行疏挖。对50多公里易积水排水管网进行疏通;对市区19座泵站进行清淤和设备维护。对全市周围排水明沟进行专项清浚并安装防护网5600多套。
提升到位。市建委不断更新升级设备,大幅度提升市区防汛排涝和应急处置能力。在排水出口安装了自动化闸门,添加了移动发电机组、两套备用水泵和两辆大功率移动抽排泵车,完善了市区防汛指挥部指挥平台软件,初步实现了市区防汛应急的统一指挥调度。
改造到位。针对目前实际,市建委报经市政府同意,实施了10项排水改造和建设工程,对市区排水系统的部分改造还在进行中,目前完成了龙江路箱涵和井冈山路大排连接工程。部分外围出口的自动化闸门远程控制系统等项目。
应急到位。市建委提前制订防汛抢险应急预案,成立领导小组,抽调1000名系统干部职工成立10各防汛应急连队,分包路段。汛期前储备防汛物资,并检查落实。组织防汛应急演练,从中找出问题并及时改进。
“六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大雨、暴雨、特大暴雨,连续的降水就是警情,8月18日夜间,特大暴雨突袭漯河,市建委立即实施应急预案,快速采取六项措施全力应对:
全员上阵防汛应急。市建委根据应急预案,党组成员立即奔赴各自分包路段,60多台车辆机械设备,1000多名防汛应急连队根据各自分包路段向现场指挥领导报到,按照分工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防汛排涝工作。
系统指挥科学调度。在市区各泵站、外围闸门、铁路立交、重要积水点的观察巡视员,第一时间到岗到位,并及时将实时情况不间断上传到指挥平台,指挥人员凭借防汛应急信息,统一进行统筹调度和科学安排,确保应急抢险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全面启用水泵进行抽排。针对降雨实际情况,市建委防汛指挥部及时开启19座泵站设备进行持续抽排,外围所有排水出口全部加速排放,克服供电中断的困难,紧急调用临时发电机组,冒雨架设备用水泵进行抽排,加快各区域积水排放。
重点区域加强防控。市建委党组成员带领各自连队防汛人员到祁山路、太行山路、泰山路、体育场、会展中心、双汇工业园等易积水区域进行现场巡查,及时清理道路排水设施。着重加强积水的实时监控。组织人员蹚水对市区外围的排水明沟和出口进行全面巡查。
紧急开挖加速排水。针对沙北区域大范围积水问题,迅速组织人员机械,对龙江路箱涵进行了紧急开挖,加快箱涵积水向外围明沟排放,短时间内有效缓解了沙北区域的积水问题,保证了市区积水外排有出口。
行动迅速全力抢险。针对市区建筑工地施工基坑浸泡形成局部下陷、外环局部排水堵塞等问题,市建委立即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和抢险队伍,到达现场设置安全围挡和警示标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用各种方式迅速抽排积水,确保市区秩序井然。
加强防汛排涝薄弱环节建设
今年汛期,市建委通过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及时行动和持续坚守,虽然出现了短暂积水,但没有发生大的洪涝灾害,确保了市区安全度汛。
针对这次降雨形成的市区积水和应急抢险情况,市建委认真总结反思,梳理出我市汛期排水还存在的问题:
一些支路和背街小巷排水管网存在管道老化、管径小、断堵位置多等问题。由于我市排水多以自然排放为主,各排水分区排水出口较少,又加之受到当下我市雨水、污水合流的制约,排水压力较大。由于我市两条河流穿城而过,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我市汛期积水主要依靠泵站进行抽排和提排,而抽排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市建委对市区排水管网陈旧老化问题,上报市政府逐步纳入专项工作改造。同时,尝试进行雨水、污水分流改造,提升泵站抽排能力,加快配套管网建设,实施积水点改造等工作也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