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健康生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9月29日 星期

为了患儿的新生
——记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
宽敞明亮的市二院儿童重症监护室。

■文/图 本报记者 刘 丹

日前,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二院”)儿童重症医学科为一名出生仅6天的Rh溶血病患儿成功进行了换血治疗,开创了该院乃至全市医院的先河,标志着我市急危重症新生儿疾病诊治迈上了新的台阶。

成功实施新生儿换血术

8月26日下午6点,出生仅1天多的Rh溶血病患儿从当地县医院紧急转院至市二院,当时该患儿重度黄疸,总胆红素高达496μmol/L,远远超出正常值,入院后虽立即给予各种治疗,但患儿黄疸数值下降不明显,胆红素水平仍处于较高危险值,合并贫血、水肿,考虑到患儿随时有可能合并胆红素脑病,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引起死亡可能,科室人员经过讨论病情、慎重评估患儿,认为患儿需立即行换血治疗。医护人员与家长沟通并征得家属同意后,于8月31日对患儿实施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新生儿换血术。

随后,市中心血站配备的Rh阴性O型红细胞2个单位、Rh阴性AB型血浆200ml很快准备妥当,儿科主任苏爱芳、输血科主任林华峰、检验科主任兰忠诚、儿童重症医学科主任祁亚平、护士长孙丽霞、儿科一病区副主任郭先锋以及组建的技术团队立即投入战斗,一个半小时后换血顺利结束,共置换出血液220ml,术后检测患儿血清胆红素显著下降,脱离生命危险。经过抗炎、抗凝、补钙等一系列治疗,患儿目前已痊愈出院。

据祁亚平介绍,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子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特别是Rh溶血病,短时间内红细胞大量破坏,造成患儿胆红素急剧升高、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和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即使患儿成活,胆红素脑病也可能遗留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后果不堪设想。“换血技术能迅速有效地降低血清胆红素,对防治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祁亚平告诉记者。

此次换血技术的成功实施,再一次展示了市二院在危重症患儿救治方面的实力和向临床医学高精尖核心技术方面发展的决心。它不仅代表一个医院、一个专科的医疗救治水平,更为我市及周边地市危重新生儿的救治带来福音,为危重患儿家庭带来希望。

打造急危重症转运网络

“医生救救我们的孩子吧”,这是儿童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日常听到的最多的话语,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新生儿或儿童,无一例外都是急危重症患儿,此时一流的儿科急诊、转运系统则是争取宝贵抢救时间的保证。

4月5日,市二院率先在全市成立了儿科急诊。儿科急诊由儿科重症监护室和急诊科共同承担日常管理和运转工作,集中了该院高水平的儿科专家,确保患儿第一时间得到正确、有效的急救处理。市民除了可以拨打常规“120”急救热线外,还可直接拨打该院儿科急诊专线2177429。

据该院副院长郭长根介绍,作为漯河市儿童医院、漯河市儿童急救中心、漯河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市二院承担着我市及周边地市儿童的救治工作,急危重患儿的路上转运存在着很大风险,为此,市二院发挥学科优势,成立了我市儿科唯一拥有“院院转运-急诊-NICU/PICU”的急诊危重症救治机制科室,初步形成院-院危重症转运网络,院前急救及转运网络辐射漯河市区部分市级医院、区级医院及舞阳县、临颍县、西平县、商水县、西华县等县级医院,成为危重新生儿(儿童)救治的“绿色通道”;同时耗资近200万元引进了两台儿童专用救护车,车上配备有集有创、无创呼吸机为一体的转运专用呼吸机和转运暖箱、心电监护、小儿除颤仪等先进医疗抢救设备,极大地提高危重新生儿、儿童抢救成功率。

深耕前沿技术 挽救幼儿生命

3月30日,一名27周,出生体重仅900克的超低出生体重儿生后即出现心跳呼吸差,经心肺复苏抢救后凝血功能异常,呼吸困难。面对棘手的难题,NICU团队没有放弃,经过全力以赴的抢救,终于把孩子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孩子在NICU住院62天,体重增至2260克,吃奶40ml/次,生命体征平稳出院。

5月14日,一名从舞阳转院过来的7岁女孩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收治于PICU(儿童重症监护室),孩子已1天多无尿,下肢水肿,电解质紊乱,病情危重,急需血液净化透析治疗,该院紧急进行全院会诊,成功开展了市首例儿童血液净化滤过治疗,孩子住院11天痊愈出院。

自2001年市二院成立我市首家新生儿全无陪重症监护病房以来,无数急危重症患儿在这里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市二院在我市及省内声名鹊起。2016年,市卫计委把漯河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设在该院,该院儿内科成为我市唯一一家“河南省重点培育学科”。

孩子起病急、进展快、治疗难度大,市二院迎难而上,2012年起在市内儿科率先开展高频通气技术治疗难治性呼吸衰竭、重度NRDS及PPHN,开展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技术,大大降低了极危重新生儿死亡率;开展胸腔闭式引流技术治疗各类气胸、血胸,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或者机械通气治疗中、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年接受此类转诊患儿600余例,成功率99%;开展危重早产儿、极、超低出生体重儿救治管理及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PICC技术,开展纤支镜技术、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毒及危重脓毒症血浆净化技术;开展床边脑干诱发电位、床边心电、脑电检查等电生理检查技术,开展床边头颅、心脏彩超及床边X线摄片检查技术、新生儿镇痛技术缓解机械通气及外科术后疼痛问题;开展新生儿动静脉同步自动换血技术、密闭式吸痰管技术、鸟巢护理技术、重力喂养及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术等,给更多孩子带去了健康和希望。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