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今日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10月12日 星期

郾城区:产业扶贫搭建脱贫致富大舞台


■本报记者 周鹤琦

通 讯 员 张凤华 张 星

连绵的秋雨让人倍感寒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郾城区李集镇陈东村一个产业扶贫基地的生产车间里一派火热的繁忙景象:整个车间里“哒哒”的缝纫机声此起彼伏,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正在缝纫机上忙着做活的张凤娟告诉记者:“真想不到,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孩子,多亏了党的扶贫好政策,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就业岗位。大家每天能挣四五十块钱,足够一家老小日常开销了。”

张凤娟30岁出头,家里共6口人,公公、婆婆体弱多病,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孩子正在上学,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是陈东村的贫困户。

据郾城区发改委驻陈东村第一书记赵留成介绍,村里的产业扶贫基地是今年8月份建成投用的,与漯河市亿峰服装有限公司合作,主要加工生产婴幼儿服饰,目前已吸纳36人就业。村集体通过租赁厂房获得收益,贫困群众经培训上岗,获得工资收益,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脱贫,实现了贫困户稳定就业有门路、提高收入有保障、脱贫致富有信心。

培育一个产业,扶出一片天地。无独有偶,郾城区龙城镇常湾村年产2000吨吉利丁的产业扶贫基地也已投产,助力常湾村周边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新店镇薛庄村建立的蓝溪谷生态农业园,里面有鱼塘、藕塘、梨园、饭店,吸纳13个贫困群众就业。走进郾城区8个乡镇的贫困村,处处都能感受到产业扶贫带来的蓬勃生机。

选对路子,精准定位兴产业。郾城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投资少、风险小、带动强、发展快的原则,组织发改、工信、农林等十多个部门开展产业论证和项目评审,避免盲目建设“水土不服”的产业项目。区财政投资1200多万元在6个镇扶持建设16个产业扶贫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种植红薯加工粉条等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以航奥吉利丁食用胶、鸿泽服饰等为主的特色加工产业,以兰溪谷生态庄园、花桂庄园等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以亿峰商贸、前甄农产品交易中心等为主的电商物流产业等,促进了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增强了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实现了对全区884户2615名贫困人口的全覆盖。

找准结合点,精准到户促增收。把群众增收作为根本目的,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保障贫困群众长期稳定收益,郾城区主要采取三种模式:一是入股分红型。依托产业扶贫基地,变“资金到户”为“效益到户”,(下转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