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俊霞 通讯员 赵振安)记者近日从市人社局了解到,目前,我市正在全市范围内深入推进“互联网+人社”工作,并印发《“互联网+人社”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17~2018年)》明确了工作重点及时限。
一是拓展网上服务事项,打造多元化公共服务体系。2017年底前推广使用社会保险网上办事平台,优化网上社保业务办理流程,在基数申报、公共业务办理、信息查询等方面,提供网上“一站式服务”。2018年,建成全市人社系统网上办事大厅,实现就业创业、人事人才、收入分配、劳动关系等各项业务的网上预审、网上办理、网上查询,最大程度利企便民,真正使各类服务对象体会到“互联网+人社”的便捷性。
二是推动社会保障卡应用,加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按照省人社厅制订的社会保障卡9大类109项应用目录,以用卡发放各类人社待遇和就医结算为重点,同步开通电子凭证、自助查询和信息记录等功能。尤其是将各类社会保险待遇发放、缴费等尽快归集到社保卡上,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社会保障一卡通的便捷性。同时不断优化持卡用卡环境,各县区要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大厅和乡镇基层劳动保障站所设置社保卡服务窗口,开展社保卡日常性综合性的业务办理,建成市、县、乡三级实体服务大厅。深入发展社保卡“互联网+”业务办理,建成规范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社保卡管理服务体系。
三是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数据交换平台,增强信息共享能力。以金保工程一期建设成果为基础,建立省、市集中的共享、协同、开放、安全的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管理平台。坚持集约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把存量整合与增量投入有机结合,实现人社部门内部各业务间以及人社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培养跨领域、跨部门的联动服务能力。依托社保卡及持卡库,构建全市统一的个人身份认证平台,面向各类用卡业务场景,提供综合性的线上线下个人身份认证手段,实现对管理服务对象的准确识别,增强实名制控制能力。
四是提高数据质量,强化应用分析能力。各级人社业务部门一方面要注重日常业务办理信息录入的精准性,并利用省厅联网监测数据进行质量核准,确保参保单位、个人基本信息的唯一性、正确性。另一方面建立起社保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关联性,以社保卡数据作为个人基本信息标准,推动业务数据再整理。在全面提升数据质量的基础上广泛开展数据综合分析应用,运用大数据技术及时、准确掌握社会保险能力、就业形势等整体情况,为制订有关政策、宏观决策、基金监管以及便民服务手段提供数据参考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