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财经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2月27日 星期

红包从“存起来”到“红包+”


近几年,随着智能终端、移动支付、社交软件等移动互联网沟通方式的蓬勃发展,也让红包这一传统习俗,变得更加时髦。现在,红包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形式变新了,用处变多了。  

形式之变——

线上红包掀起社交互动热

近年来,随着微信、QQ、支付宝等常用手机软件加入红包功能,让过年包红包的传统习俗变了方式,从长辈给孩子压岁钱,变成了一家人一起抢红包。

伴随着红包热,长辈与晚辈之间的交流变得更频繁。微信数据显示,“80后”、“90后”作为抢红包“主力军”,占据了微信红包总人数的59%,父母一辈的“60后”,参与人数也占到10%,人数较往年正逐步上升。

有专家认为,当前“红包”“压岁钱”这些概念的仪式感正在减弱,转而变成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交方式。不论是红包小游戏,还是社交软件里抢红包,人们的互动比以前更多了。  

观念之变——

数额无大小 情谊最重要

市民程磊告诉记者,几年前,长辈们给红包一般都是二三百元左右。但现在,几百元红包发到微信群里,几秒钟的工夫,有人可能抢到几十块钱,有人可能只抢到几分钱。虽然抢到的红包并没有原来长辈们给得多,但是抢红包已经成了亲人们茶余饭后的“娱乐项目”。

“在同学和同事之间的微信群里,发个红包是常用的沟通方式,有些几年没见的同学,大家一起抢个红包,感觉过往的情谊多少年也没变。”程磊说,现如今很多人都认为,红包重要的不再是金额,它正变成亲人、老友、同学之间沟通联络感情的工具。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悦坦说,过去,红包代表的是长辈给予晚辈的关爱,而现在,红包更多承载的是亲人、好友间的问候与祝福,发红包的情谊不仅没有变少,反而更加丰富了。  

功能之变——

从“存起来”到“红包+”

除了观念和形式上的变化,如今的红包在消费领域也折射出经济中的“消费升级”。“记得小时候,大人给了压岁钱第一件事就是存起来。”程磊告诉记者,今年抢来的红包,在大年初二就派上了用场,他去电影院看电影时,通过支付宝的红包抵扣,还享受到了优惠。不仅是电影院,移动支付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市民在支付宝、微信上抢到的红包都有了“用武之地”。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说,红包作为移动支付的一个重要场景,已经可以连通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移动支付时代,很多消费形式可以与红包相结合,变成“红包+”,消费者可从中获得更多的便利和实惠。据新华网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