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景
彼时,在外地工作。每每在写字楼加班至深夜时,陪伴我的总是一碗泡面。千篇一律的圆面饼,有不同的粉包与酱包相伴,也就有了香菇炖鸡、红烧排骨、老坛酸菜、鲜虾鱼板的味道。
泡面初食味美。久了,胃会疼,心也会疼,揪在一起。你无法想像,在他乡长久而清寡的孤单和深沉易梦的黑夜里,念起家门口那碗面的肝肠寸断。
也走过省会城市的多家饭馆或餐厅,无一不讲究仪式感,讲究环境、讲究格调、讲究装潢、讲究食材、讲究人文,讲究情怀……当然也讲究味道,却都不能如那一碗面,可以轻易唤醒内心深藏的食物编码,繁衍出坚实温暖的慰藉。
前年,通过一场考试重返故乡。一出站,沙澧河氤氲的水气便直扑眼底,瞬间视线模糊。拉着行李直奔辽河路,一众餐馆里,面店不张扬自沉稳,依旧的人头攒动。有朋友相聚的,也有一人安静独坐的,每个人都专心致志地吃着自己面前的那一碗面,嘴里发出滋溜滋溜的吸面声,密不透风。吃完面,再喝口清汤,原汤化原食。
临窗坐下,沐着阳光,捧着厚重的蓝花粗瓷面碗,心似着陆般的安稳踏实。旁边糖蒜白润,芫荽翠绿,辣子红艳,这经年累月积下来的挑剔味蕾,不由臣服在汹涌的鲜味与澎湃的香气里。
过了三十岁年纪,不再轻易为外物而动心,更喜欢自然的东西,也懂得了心疼自己。喜欢到这里吃面,享受筷子一起一落的过程,让人从容而淡定。
有人说,人生到最后都是删繁就简去伪存真,追求内心世界的坚持与完满的过程。一碗好面的格局又何尝不是如此?努力追逐食材的原生态,用油配料,皆是上品,执于绿色自然,将由土里长出来的最为端正的能量,经过慢工细活的拿捏,经由面条抵达胃里。
烩面汤肥肉瘦,biangbiang面筋道绵长,羊肉泡馍爽口通胃,油泼辣子面畅快解恨……时光在积蓄,味道也在积蓄,并随着时光逐渐沉下来,也延续下来。
下班路上别贪恋美景,外地返程别拘于个人身份。春日里,我在漯河,等你来食一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