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健康生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4月27日 星期

正确认识手足口病
诚信二院·健康万家
专家链接
郭先锋,市二院小儿呼吸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先后在武汉市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NICU进修学习,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经验丰富,擅长院前急救、各类儿科急危重症、复杂新生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多次荣获“市级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近日,市二院(市儿童医院)儿科门诊手足口病患儿明显增多。该院儿科专家、小儿呼吸内分泌科副主任郭先锋提醒家长,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1~2岁儿童发病风险最高,低龄儿童发病后得重症、死亡的风险更高,家长一定要做好防治手足口病的措施。

发病症状

患儿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疲倦或咽喉痛等症状。发热1~2天后,在舌头、牙龈和(或)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疱,痛感明显,这些水疱初期为细小红点,后形成溃疡。另外,多数患儿手掌、脚底也会出现皮疹,通常不痒,有些皮疹带有水疱。除手足口外,也可在臀部、膝盖、肘部、躯干等部位出现皮疹,部分病例无发热。

只有少数患者的病情会快速恶化,累及脑部、肺部和心脏,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3岁以下发病率高。

如何识别重症病例

1.持续高热:体温(腋温)>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2.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不振或烦躁不安,呕吐、易惊、频繁惊跳、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

3.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min(按年龄),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

4.循环功能障碍:心率增快(>140~150次/min,按年龄,排除体温升高或哭吵)、出冷汗、四肢凉、皮肤花纹、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

5.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8.3mmol/L。

传播途径

人群密切接触。这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分泌物。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饮食。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同时,大人也会感染手足口病或传染给孩子。

一个孩子是否会多次得手足口病

绝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会对感染过的肠道病毒血清型产生保护性抗体,因此,感染同一肠道病毒血清型而重复发病的概率较低。

但因多种肠道病毒血清型均可引起手足口病,且相互之间无交叉保护,因此一个孩子可能因感染不同肠道病毒血清型而多次发生手足口病。

15字口诀要牢记

最后,请家长和宝宝牢记防范手足口病的15字口诀:勤洗手、勤开窗、晒衣被、喝开水、吃熟食。只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有效地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