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漯河作为首家中国食品名城,食品产业对全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并且随着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的持续举办名扬海内外。在当前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推进经济发展进程中,我们更要发挥优势,站位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添浓彩,加快中国食品名城建设,让漯河味道香飘全国。
建设中国食品名城,是漯河凸显特色、做强产业的必然选择。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今天的漯河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食品研发基地和食品加工业集聚地,全市食品企业超7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的1/6、全国的1/60,麻辣面制品、火腿肠、冷鲜肉等单品产量居全国第一,年产销肉制品居世界第一,日产休闲食品居全国第一,年加工转化粮食居全省第一,而且越来越多的“漯河制造”冲出国门、走向世界。老企业双汇以71亿美元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公司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肉制品企业,新企业平平的“卫龙”辣条也成功荣登美国奢侈食品榜,香港来自漯河的肉制品占全港总供给的1/4,中国漯河食博会已成为中国食品产业发展的风向标。食品产业早已成为我市的特色产业、主导产业、“代言”产业,是我市发展的根本支撑。我们要做大经济总量,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就要进一步发挥优势,着力推动食品产业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