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法制时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8月9日 星期

精心浇灌文明花
——郾城区人民法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薛宏冰

通讯员 齐江涛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是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和城市品牌。一个单位的文明程度亦然。2018年,郾城区人民法院以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两城同创”为总抓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拓展、深化、加强全院精神文明建设,使干警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为构建实力、魅力、和谐、幸福郾城提供良好的司法环境。

该院党组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着力促进文明法院建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时,下发了精神文明建设专、兼职工作人员任命文件,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审判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罚。

数据显示:该院共召开精神文明建设专题会议2次,制订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台账,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4次,刊发创建活动简报12期,制订和修改8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该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果。截至目前,全院共有16个集体,18名干警受到区级以上表彰。

作风就是力量,作风就是形象。为进一步改进作风建设,该院开展文明庭室创建活动,从学习、业务、作风等,通过申报、评比确定文明庭室,整体提升各庭室的综合实力。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经常组织开展志愿服务,营造风清气正好环境。

开展“三留守”活动,对有困难的“三留守”人员实施“一站式”诉讼服务,对“三留守”人员的案件实行“快立、快审、快结”,确保胜诉的“三留守”人员实现权益。

向郾城区聋哑学校捐助2000元物品、在李集镇李集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该院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文明风尚,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开展了文明家庭创建、学习模范活动。同时,开展支援贫困乡村、结对帮扶、捐资助残活动,让群众充分感受到司法人文关怀。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