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晨阳
市知识产权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巩固提升省级文明单位建设成果为重点,深入开展了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相关活动。截至8月,市知识产权局共开展各类入企帮扶、文明进校园、志愿者服务活动30余次,助力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开展。
夯实创建基础
市知识产权局始终把加强自身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抓好队伍建设和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保证。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领导体系及组织网络。年初制订了《2018年漯河市知识产权局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工作计划》,上半年共召开督促创建工作会议5次,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帮扶等,对存在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确保工作任务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同时制订考核机制,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同时严抓干部素质,坚持开展“知识产权大讲堂”活动,采取局全体干部职工轮流讲课,共同学习交流的方式,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激发全员学习热情。
营造创建氛围
记者从市知识产权局了解到,今年以来,市知识产权局结合工作实际,在“3·15”、“4·26”、食品博览会、“知识产权进校园”、“产业集聚区专项行动”等活动中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相关活动宣传。通过户外广告牌、条幅、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在市区交通人流密集处进行集中宣传。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第十六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期间,该局组织全省知识产权系统志愿者们通过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服务处”等形式在现场服务群众和参展商,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件,便民手提袋2000余个,受理群众咨询300余项,展示了知识产权系统的良好精神面貌,为我市食博会成功举办保驾护航。
开展“我们的节日”“道德讲堂”“身边好人评选”等主题文化活动。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期间,相继组织开展文体比赛、学雷锋志愿服务、征文演讲比赛、沙澧河堤大扫除等活动,利用报纸、电视、道德讲堂等载体大力宣传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同时积极配合市科技局,参加了“义务献血”“科技活动周”等活动,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业务工作出佳绩
截至2018年7月底,我市专利申请量达1312件,同比增长30%,授权量887件,同比增长53%,两项数据均在全省前列。另外,专利质押融资工作取得新突破,截至目前,共帮助漯河利通液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16家企业获得贷款1.282亿元,融资企业数量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一位。2016年,我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国家级知识产权投融资试点市,这是我市获得的第一张知识产权系统国家级名片。2017年7月4日,河南政府网《在线访谈》栏目:“企业如何申请专利质押融资?省知识产权局为您支招”中,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刘保才作为全省辖市唯一的先进代表,就我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作了典型经验介绍。
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之势,努力让文明之花在知识产权界灿烂绽放。